有間書院的藏書閣裡,朝清秋正捧著一本道家書籍揉著眉頭。
按陳寅所說,這閣中該有不少秘書典籍才是,可自己翻找了這麼長時間竟然一本也沒有找到。
他望向正坐在門檻處的陳寅。
陳寅還在大口喝著酒,“年輕人,要多有點耐心才是,這世上可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朝清秋皺了皺眉,又開始彎腰翻看架子上的書籍,從陳寅的言語來看,這閣中定然還有隱秘才是。
陳寅忽然道:“你可曾看過百家書籍?”
朝清秋點了點頭,“看過一些。”
陳寅笑了笑,“這便好。”
他忽然心有所動,開始翻看起書上的批註來。
果然如此,乍看毫不相干的語言竟然各自之間有著聯絡。
陳寅道:“發現了,這次要你小子討了個巧,當年我可是在這裡面關了半年才發現師兄這個小秘密。”
朝清秋一臉茫然,“小秘密?”
陳寅露出回憶之色。
當年還是少年的自己總是在外面惹禍,本領又平平,常常要惹得師兄出手來幫自己解決那些爛攤子。
師兄這麼一個怕麻煩的人自然是經常教訓自己,而且每次都會以教師弟些本事的理由,先生哪怕想攔著,都是找不出理由。後來他突然把自己關在書閣裡半年,出關之時就把自己關了進來。
足足半年,自己雖然在這裡讀了不少典籍,學了不少本事,可難過確實是難過的。
他把酒葫蘆別回腰間,言談間難得多了幾分肅穆,“清秋,你說讀書人最終要的可是讀書。”
朝清秋聞言一愣,抬頭看向陳寅。按理說他不該問出這種問題才是,天下大部分的讀書人都對這個問題有一個近乎一致的答案。
因為當年曾有人提出一個橫渠四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事開太平。
四句言語可以說是說出了千百年來讀書人的心裡話,至於是真心還是假義,至少口頭上還是要說上一說的。
“當年就是在這裡,師兄也問了我這個同樣的問題,我答的是橫渠四句。”
“當時師兄拿著那冊竹簡狠狠的打了我的頭,你可知道因由。”
朝清秋想了想,“讀書之人不可只看大處,小處也可有驚雷。”
陳寅笑著點了點頭,“看來如果你們能相見,想來是會有不少話要說的。我就不行了,當年梗著頭,死撐著要和師兄辯論個對錯。”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就對嗎?”
“一屋不掃便不能掃天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