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武館的高層次強者數量不少,他們也就失去了以多打少的優勢,想要群毆也不是那麼好協調的。
商討了一陣,都沒什麼好辦法。
另外,他們綜合了一下手裡的資訊,這才琢磨出了吳氏武館的套路。
和佛門寺院將注意力放在人口密集的城鎮不同,吳氏武館的大部分精力竟然放在廣闊的鄉村。
這一點,叫與會的寺院高層相當不解。
在他們看來,城鎮才是人間王朝的核心。
不管是人口還是資源,又或者金錢全都往城鎮集中。
一家寺院只要經營得當宣傳到位,依靠城鎮繁華的經濟和有閒錢的信眾,日子過得相當滋潤。
更別說,一般的寺院都有自身的田地,單單就是收租,便能得到大量銀錢物資收入。
在這樣的情況下,才好花費精力和資源,培養寺院裡的武僧以及佛修麼。
哪像吳氏武館這般,直接將精力投放在鄉村,那一票泥腿子能有什麼用處?
至於那些建立在鄉村的小廟,就算敗光了這些寺院高層都不怎麼在意,只要自家寺院日子過得滋潤,還能獲取源源不斷的項或信仰之力,管那麼多幹什麼?
再說了,就算再小的廟,都是有田地可耕種的。,
就算在爭奪鄉村信仰的過程中幹不過吳氏武館,起碼生活下去不成問題。
只要不是有性命威脅,大寺院才不會理會那些小廟的破敗與否?
而且,,就各大寺院高層收集到的訊息,吳氏武館經營鄉村,也沒有明目張膽的搞收集香火那一套。
至於那些修煉氣血武道的傢伙,在家裡供奉祖師吳東的牌位,他們也管不著。
他們不明白,鄉村除了土地固定出產,其他什麼物資都稀缺,也不知道吳氏武館為何花費那麼大精力折騰?
這些寺院高層並不知曉,此時但凡有吳氏武館弟子入駐的鄉村,大部分屬於地主的田地,都落入了武館弟子手裡。
誰叫那些地主老財,因為妖魔鬼怪和不時出現的強梁,嚇得不敢在鄉村待了,全家都搬去城鎮定居?
入駐鄉村的武館弟子,只用了很低的價格,就將他們手裡的田地全部吃下。
這還是武館願意講理,若是不樂意講道理的話,強佔了就強佔了,難道那些地主老財還敢要回去不成?
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爺們,根本就不清楚,此時臨安所在省份的糧食資源,已經被吳氏武館掌控了差不多三分之一還多。
隨著時間流逝,武館能夠掌控的糧食資源只會越來越多。
而氣血武聖,有能力調節部分割槽域的天氣,足以保障控制下的田地大部分年景都能豐收。
加上一些生態農業的配套產出,真的不是吹牛,收入可能比不上大範圍的商業流通,卻勝在十分穩定。
到時候,只要利用好了廣闊農村的海量人口,吳氏武館的發展前景,怕是能夠輕易顛覆宋國在臨安這裡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