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二叔和二嬸沒和她計較,待她一如既往,雖然不如親生閨女,可在表面上已經做到了一碗水端平,已經很不容易了。
真要是暗地裡針對,史湘雲也只能是自己受著。
別看老太太對她關愛有加,若真是因為她的緣故,要和史家鬧矛盾,那是絕對不可能出面的。
至於榮府的榮華富貴,也只是表面光鮮罷了。
若非寧府賈蓉拉扯一把,怕是榮府要跌落成為京城二流權貴家族了,一點都不誇張。
有錢和有權,那是兩碼子事情!
在權勢方面,不聲不響甚至表現出一副窮困模樣的保齡侯府,都比賈家要強上一些。
至於史家為何那麼窮困,讀了不少書的史湘雲,心中其實已經有了答桉,只是不好說出口罷了。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至於由嬸孃帶著,小姐們一起做女紅,除了主動表現家裡確實困難之外,也有教養方面的因素。
只能說,史家並沒有太多底蘊,在教養子女方面的經驗並不豐富。
再說了,又不是單單史湘雲如此,二叔家的嫡女也要做女紅補貼家用的,她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別的不說,史湘雲上了寧府女學,可她的堂妹卻還在家裡,苦逼的做女紅針線活計。
想通了這些之後,史湘雲整個人的精神面貌都大不相同了。
之前頗有那麼點子白眼狼跡象,眼下則是恢復了本心,對待家人對待同學的態度都有細微變化,讓人感覺格外的舒服。
起碼,不會再羨慕眼紅父母雙全,而且十分受寵的同學了。
儘管,她和薛寶釵依舊走得更近,卻也不會找機會給林黛玉添堵了。
沒想到,不久之後隨著三叔負責曬制海鹽,史家雙侯的地位提升,最重要的是手裡的錢財多了起來。
有了銀子,自然再也用不著府裡的小姐,親自做女紅補貼家用。
在家裡日子過得輕鬆,不管是讀書學習,還是參與女學組織的社會活動,史湘雲都十分熱情積極。
到了十五歲及笄,見榮府老太太遲遲沒有動作,再徵得了史湘雲同意後,其二嬸孃帶她不停參加各種夫人小姐聚會。
說是聚會,其實就是相親!
很快,二嬸孃便替她定下了和衛若蘭的婚約。
私下裡悄悄見面,史湘雲對衛若蘭的相貌十分滿意。
不僅如此,聽聞衛若蘭乃是賈家族學武班畢業,還沒有成年就考上了武秀才,就更加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