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好,會和南明時期一樣,引進倭國破產武士,也就是所謂的倭寇攪亂沿海秩序。
別以為這樣的事情他們做不出來,能將海上貿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海商,哪一家沒有養著一家或者幾家海盜團伙?
賈蓉可沒心思和他們玩這些把戲,乾脆將海上貿易的那點秘密全都揭了。
相信過不了多久,東南沿海大族將會多上無數競爭對手。
南方的世家和士紳,北方的權貴,還有皇親國戚以及皇商,夠他們好好喝一壺的。
論底蘊,可能東南沿海大族哪家都不懼,可論權勢和在地方和朝堂的話語權,他們還是比不得傳統地方豪強的。
一旦眾多強橫勢力,都將目光投注到海上貿易上時,可不是想堵就能堵得上的。
當然了,賈蓉可不是在為權貴服務,他是想要提醒當今和朝堂袞袞諸公,不要老是將目光放在中原地域。
這裡的利益已經被瓜分乾淨,以後更是會出現延綿數十年的天災和人禍,老是壓榨大乾底層,百姓們是頂不住的。
還不如放開口子,讓活不下去的百姓,去外海闖蕩闖蕩。
正如《海外建國》豬腳猜想的那般,若是能有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百姓出海討生活,對於大乾朝廷的幫助之大,簡直難以估量。
當然,前提是朝廷必須得負責,不然任由百姓自己出海,傷亡率實在太高了。
這樣的意思並不明顯,估計當權者也不會想到這裡。
不過等形勢進一步惡化,自然會有朝堂大佬動心的。
時間到了夏末,北方的旱情越發嚴重,部分地區的糧食已經確定絕收,流民數量一度達到了百萬級別。
尤其是關中地域,因為之前千年的過度開發,水土流失嚴重,情況更加糟糕。
甚至已經出現了好幾起流民衝擊城外村莊,以及地主莊園的事兒。
也就是缺少那種振臂一呼,又擁有極大號召力的野心家,不然此時的關中要出大亂子。
並不是關中地域沒有糧食,而是糧食被那些大地主,大商人以及地方衙門牢牢把持,根本就落不到普通百姓手裡,情況才會那麼糟糕。
不然,大乾承平百年也不是白過的,積累可是相當豐厚。
就算朝廷已經下令開倉賑濟,地方官府衙門和大地主以及大商人勾結,拖拖拉拉將糧價抬得極高,這才緩慢一點點放出賑災糧食。
他們可是要將百姓兜裡的最後一點油水榨乾,同時大肆擴張家族擁有的田地數量,猖狂得很。
與之相比,鄰近的晉省同樣遭遇旱災,可情況卻是要好得太多了。
林如海作為晉省布政使,可不會和地方豪強以及商人勾結。
再說了,晉省地方上已經沒有了影響力巨大的豪強勢力了,林如海又是多年經營,還是能夠控制官府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