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承平太久,當今顯然沒有處理相關方面的經驗。
得到了保齡後史家老二的提醒後,很快就反應過來,立即做出了最正確的部署。
與此同時,一位位宮裡的得用太監,帶著足夠的大內侍衛,以及部分禁衛軍精銳,冒著嚴寒出宮趕赴受災最嚴重區域。
他們身上,全都帶上了當今的密旨,關鍵時刻能夠調動地方駐軍的那種。
另外,駐防各省的地方駐軍老大,也都第一時間得到了當今的密旨,要求他們全力配合欽差行事。
與此同時,當今還在朝堂上表演。
見當今沒有初聞訊息時的震怒,已經有部分朝臣開始替某些燒燬官倉所在地方官員說情。
當今好似被說動,並沒有急著招呼三法司派人下地方調查,也沒有其他過激的舉動,頓時叫不少朝臣暗暗鬆了口氣。
幫忙說情的朝臣,自然不可能參合倒賣官倉糧食的事情,他們根本就看不上那麼點利益。
關鍵是,出事的地方官員,不是他們的門生就是一系官員,不可能不幫忙的。
只是沒想到,當今並沒有爆發雷霆之怒的跡象,還有緩和的餘地,這樣就很好麼。
至於被燒燬的官倉,和裡頭不知道還存不存在的糧食,那就不在考慮範圍之內了。
因為大雪封路,以及天氣寒冷的緣故,各地的交通都有一定的滯後性。
等到受災嚴重區域所在府縣,當地官倉被欽差突然接管的事情傳到京城,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個來月。
原本已經平穩的朝堂,頓時再起波瀾。
一干朝臣十分詫異,沒想到當今竟然玩了這麼一手。
當然了,也只是詫異罷了,倒還不至於驚慌失措,地方官倉之事,除了戶部之外其餘朝臣沒多少關聯。
只是,各地欽差送來的資訊,可就不怎麼樂觀了。
地方上的官倉,幾乎沒有一個儲備糧食充足的。
最有責任心的地方官員,也只能勉強維持當地官倉五成左右的儲備糧數量,而且全都是陳糧。
有那膽大妄為的地方官員,直接將當地官倉裡的糧食全部弄走,裡頭一粒糧食都沒有剩下。
以這樣的官倉糧食儲備數量,想要賑濟災民,讓這次突如其來的寒災和雪災順利度過,可不那麼容易。
訊息傳到當今案頭,心中的震怒可想而知。
很快,朝臣們也就知曉了,儘管心中同樣震驚,卻還不至於太過驚訝。
實際上,地方承平日久,許多規矩早就鬆懈得不成樣子了。
官倉的情況雖然糟糕,卻還不至於太過為難。
朝廷手裡掌握的糧食儲備,還是相當充足的,起碼幾個大型糧倉那不會出現這麼離譜的事情。
那裡可是有駐軍把守,同時還有專門的官員負責監督,可不是那麼容易上下其手的。
當然,作為戰略儲備糧庫,能不動用還是不要動用的好。
像是京城這樣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若是面臨被圍困或者暫時沒有外界糧食物資輸入的時候,就需要這樣的戰略糧庫支撐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