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說,有漕幫配合和沒有漕幫配合,對於兩淮鹽商來說影響巨大。
可惜,談判的結果很不盡人如意。
漕幫底氣十足,直接要兩淮鹽商放棄黃河以北的私鹽市場。
兩淮鹽商腦子傻了,才會答應這樣的無禮要求。
那就沒什麼好談的,只能是用最直接,也是最粗暴的方式解決,看誰的拳頭更大了。
一時間,黃淮地域的江湖氣氛緊張,兩淮鹽商手下的打手們,和漕幫成員頻頻發生武力衝突。
這次,漕幫的態度卻是相當強硬,絲毫都沒有退讓的意思,誰都不會將白花花的銀子主動推出去。
主要是,津門方面顯示出了足夠的能量,不管漕幫方面需求多少海鹽,都能在當天晚上準備妥當。
那可是足足數十船海鹽,單單出貨價就足有數千兩銀子。
而漕幫將這些海鹽順手炮製一番,一天之內就能徹底分銷出去,然後獲得超過一倍以上的利潤。
津門方面一天可能賺取數千輛銀子,而漕幫則是賺得更多。
相反,從兩淮鹽商手裡的成本,都比漕幫從津門採購海鹽的出手價格要搞,還這麼玩?
至於兩淮鹽商損失的市場,關漕幫什麼事?
總不能,讓漕幫有銀子不賺,專門給兩淮鹽商打工吧?
玩笑不是這麼開的,反正漕幫有的是敢打敢拼的狠人,根本就不怕江湖上的紛爭。
漕幫可是真正的龐然大物,牽連的利益方數量,比兩淮鹽商牽連的只會更多。
玩江湖私鬥的把戲,兩淮鹽商連給漕幫提鞋都不配。
至於動用官府力量,漕幫也不是吃乾飯的,大不了就在朝堂上互噴口水好了。
事實上,自從兩家的談判失敗之後,朝堂上的口水仗已經開啟,只是烈度還不算太大罷了。
兩淮鹽商這次,註定是要損失慘重的。
別看只是失去了黃河以北私鹽份額,看漕幫的運作規模,一年的私鹽利潤也就數百上千萬。
可賬不是這麼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