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此時林如海遭遇的,就不僅僅只是彈劾而已,還有無止境的刺殺。
可揚州那邊,並沒有這樣的風聲傳來。
只能說,林如海的運氣相當不錯,想來脫身不難。
此時,當今和上皇在鹽政之上,想的應該是穩定。
不僅只是原本的鹽政體系穩定,還得保持鹽稅的穩定,所以林如海的海鹽實驗,註定不會得到認可和推廣。
除非,朝堂上某個強勢利益集團,比如說勳貴集團參合進去,作為海鹽推廣的主力才有可能。
可眼下,勳貴集團的目光,都放在晉省的煤礦之上,哪有心思理會揚州那邊的鹽政?
當然,林如海類似於掀桌子的行為,自然也侵害了不曬勳貴集團的利益。
畢竟鹽鐵之利不是說著玩的,一些實力強勁的勳貴家族,早早就參合了進去。
也就是此時寧府有振興跡象,賈蓉的表現更是叫人側目,又給勳貴集團找了一個更靠譜,更穩定的財源。
那幾家也算是給賈蓉面子,並沒有下手整治林如海,不然朝堂上的彈劾風潮,可不僅僅只是眼下這麼點聲勢。
真正惱羞成怒,想要致林如海於死地的,乃是深度參與了鹽政利益分配的江南士紳,還有他們推出的代表性官員。
咳咳,基本上都是文官,而且還是權利和官位都不低的文官,對林如海的彈劾最為給力,諷刺得很。
林如海也是個狠人,聽說了朝堂上的風潮後,第一時間就將手裡握著的大量海鹽,直接投入了鹽市。
兩淮之地,凡是巡鹽御史衙門能夠控制的官鹽出售點,出售的海鹽全都以私鹽價格販賣。
凡是當地百姓,一家一戶最高可以買上十五斤海鹽。
一時間,整個兩淮之地轟動,百姓瘋了似的搶購海鹽。
官府這邊不限量供應,直接沖垮了揚州大鹽商們私下裡構建的私鹽體系。
這一手,可是打蛇打在七寸上!
凡是在兩淮之地有販鹽份額的鹽商,無不損失慘重。
之前,他們販賣的私鹽,之所以能夠死死壓制官鹽,還不是因為官鹽質量不好,而且價格還高昂得很麼?
眼下,官鹽雖然依舊質量不怎麼樣,可價格拉到了私鹽的程度,百姓們自然更願意購買官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