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蓉也是使壞!
在情節之中,將讀書人或者說文人以及文官集團,最引以為傲的科舉,其中的門道以及各種潛規則全部亮出來了。
畢竟在清末綜影世界待了那麼長時間,又在現代社會了解過一些資訊,對於科舉考試的內情相當瞭解。
此時,透過男豬腳陳世美經歷的種種,有條不紊的將這些內情一一道出。
比如,和所謂的同年好友混熟了後,從其口中得到的一些資訊,相當的驚人。
這位同年出身某個書院,據他所言各家書院幾乎將舉人的名額全部包攬了。
留給其餘參考士子的機會和名額,少之又少!
至於各家書院如何在封名的情況下,包攬一屆考試的絕大部分舉人名額?
倒不是明目張膽的舞弊,其實手段相當簡單。
看文風,看行文習慣,還有某些頗有特點的個人寫作風格。
那些書院出彩學生,他們的文章水平,還有各種習慣,各大書院高層都是十分清楚的。
一旦作為考官以及閱卷官,自然而然會有所偏向。
想想看,凡是和書院學生水平差不多的考卷,基本上都過不了考官這一關。
每三年一屆的秋闈,錄取的名額就那麼多,各大書院一分過後,還能剩下幾個?
可以說,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考上舉人的非書院學生,不是運氣特別好,就是自身的本事確實厲害。
那位喝醉的書院舉人很是不客氣表示,若非看到陳世美很有希望得中進士,他想混進書院舉人的圈子裡,那是做夢。
無意中聽到了這番‘酒後吐真言’,陳世美心中十分震動。
下意識的,對書院舉人多了幾分防備和排斥。
當然,表面上依舊如故。
這些情節,聽在聽眾耳朵,就是另一番滋味了。
不是此中存在,怎麼可能瞭解其中的內情?
只能說,聽了故事後才知,那些著名書院為何那般受歡迎,而且名氣也是越來越大,原來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