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林如海此時的心情,絕對不算美妙。
所幸,他可以在京城待上半月,某些事情還是有很大的轉圜餘地的。
這不,聽聞賈蓉返京,第一時間上門拜訪。
用的理由,則是參觀今非昔比的賈氏族學。
外人還真不會懷疑什麼,今年的院試早已結束,結果族學又有三人考上秀才。
別的不說,一干和寧榮二府拉得上關係的親朋,一個個十分積極想要將自家孩子送來附學。
就是其餘勳貴家族,將自家孩子和族中子弟送來附學的態度,也更加積極了。
雖說賈氏族學到現在還只是培養出了秀才和童生,成材率和正規書院比起來差距不小。
可架不住這樣的成績,乃是京城勳貴群體中的頭一份啊。
若非心存顧忌,賈氏族學肯定不會接收,他們都恨不得將自家的嫡脈子弟送入族學。
一旦考上秀才,然後送入國子監深造幾年,妥了。
以後進入官場,就算那些進士官員,也不會拿功名說事。
他們可都是正兒八經的秀才出身,之所以沒有參加春闈會試,那是不想和寒門子弟爭奪本就不多的進士名額。
這樣的理由可以說相當誇張,可進士官員們還不得不認。
因為成績好,外頭想要學習的存在不少,賈氏族學那一段時間可是相當熱鬧的。
可惜,賈氏族學的規章制度,還有各種教學手段敞開了不遮遮掩掩。結果卻沒有一傢俬塾以及勳貴家族族學學得了。
主要,是下不了狠心,也沒有那樣的能力強力約束學生。
也是因此,林如海參觀賈氏族學的事情,一點都不突兀。
當然,他此時沒有參觀賈氏族學的心情。
作為科舉出身的探花郎,年輕死後還在聞名天下的書院讀過書,怎麼可能看得上賈氏族學的那點成績?
他特意過來,就是想和賈蓉說說話訴訴苦的。
說起來也是鬱悶,他竟然發現京城裡,沒幾個能夠信任的說話物件。
所謂的座師和同年,也就是約定成俗的一種官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