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象,在最近的幾年之內,勃泥與東寧聯合王國內部的商業勢頭肯定是成上升狀態的。
這對所有人都是有好處的。
所以兩邊的國人都並沒有人反對這一舉措。所有新聯合王國的子民都希望新政策儘快的實時,好讓他們都跟著沾光賺上一筆。
至於聯合王國的名字勃泥在前東寧在後的情況,除了有一些東寧內的激進分子表示不滿和抗議之外,鄭氏這邊安撫了政府與大部分民眾之後,也就不在乎這點虛名。
而且這麼做其實也不是沒有好處,起碼可以讓外人以為聯合王國之中老牌的勃泥王國是佔據領頭位置的錯覺,這樣還能減低鄭氏與東寧王國的存在感。
畢竟槍打出頭鳥,東寧王國這段時間出的風頭太過了,國際上當下時段最大最火的新聞就是他們家的事情。
這樣不好,作為深諳財不露白道理的夏裔,鄭氏也明白深藏不露但適當的展示實力才是最適合自家的做法,所以讓勃泥王國頂在前面也能消減一下火勢。
娛樂圈和西方媒體方面就是這麼玩兒的,弄出一個大新聞來抵消前面的負面新聞,民眾們是善於遺忘的。
就這樣,在國際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差點引發南洋區域性戰爭的東寧王國獨立事件,就在吃瓜群眾的驚愕之中,在反轉又反轉的詭異劇情之中達成了既定事實。
而且還導致了一個新的聯合王國的出現,實現了統一勃泥全島。
至於混亂地帶,都被所有人下意識的無視了,甚至很多外國民眾都不知道勃泥洲島上還有這麼一處三不管的地帶。
且不說聯合王國的成立事件,東寧王國內部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制度改革活動。
跟之前三里坤自治州進行府縣改制的情況類似。
沙撈自治區的首府被改稱為“天興”,施巴自治州的首府施巴則改稱“萬年”,以紀念初代延平王朱成功所設的天興、萬年二縣。
洋口這個歸王室直轄的商貿重鎮被改稱為“思明”府,是為了紀念曾經的思明州。另外當初轄金夏二島的思明州也是東寧與大陸交流的門戶,說明鄭家也有將洋口作為新王國對外交流門戶港口的意思。
至於金甸、戴燕兩個自治區,則維持原本名字不變。
一應自治區和下面府縣的官員也都從各個世家和原本的官員之中挑選德才兼備者充任,當然摻沙子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鄭氏與王國政府也不可能真的讓這些人獨立。
一些本地官員還被調任到外地,而且還都升了半級或者一級,一番安排下來,誰也說不出不是來,各方基本算是皆大歡喜,以後是什麼發展就要看各自的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