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施巴的公投行動開展的如火如荼,全施巴七十萬民眾去除未成年和無法自理的老年人,剩下的五十萬成年人口之中有四十三萬餘參與了投票,其中贊成票達到了百分之七十八點九三以上的程度,而且這才是第二天,投票期限尚未結束,這個數字似乎還有進一步增長的趨勢。
這代表著施巴人口已經接近有八成贊同脫離抓哇泥錫而加入東寧王國。
這個數字讓各國吃瓜群眾們感到驚訝, 要知道施巴可不是全夏裔族群的地區,夏裔人口在該地區只佔了總人口的六成。
很快為期三天的公投已經結束。
東寧王國的安平王城內城一間豪華會議室中,以國王鄭繼宗和輔國公鄭繼興為首的東寧王室成員和未來的郡主儀賓高景飛五人,還有內閣大臣九人、錦衣衛指揮使一人在內,一群東寧王國最高層的人物都聚集在這裡等待著最終結果。
錦衣衛指揮使成義山操控著會議室裡的裝置,透過遠端與錦衣衛在施巴的人手監控著公投過程。
之所以聚集在這裡,便是因為供內閣、六部、九卿和大都督府等衙門辦公的東寧王國安平王城外朝宮殿還沒有建成,即使以東寧方面繼承了夏國基建狂魔血脈的速度,現在只還是個地基而已。畢竟時間太短了,從王國復國到現在也不過一週時間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安平王城外朝的建設計劃雖然是以三大殿為主,但卻不是以大明兩京的紫禁城裡的外朝三大殿為原本的中軸宮殿建築,而是一中二側的佈局。
這麼設計的原因是一來可以減少工程成本,二來作為大明藩國,也不好過於奢靡和高調,畢竟單單原本的鄭氏衛城這座王城內城已經超過了世界上所有宮殿的建築面積和佔地面積。
現在內城和外城結合,那麼東寧王宮的總佔地面積已經達到二十九平方千米,這是一個誇張的地步,已經比中土一些地級市小一點的單個城區面積差不多少了。
要知道燕京紫禁城佔地面積也不過才七十二萬平方米,也就是零點七二平方千米。
雖然內城和外城之間還有著很多空地,到時候會建設成御道、皇家林苑和天地壇等部分,但建築面積也不會小於三百萬平方米,相當於四個燕京紫禁城的佔地面積還多一些。
倒不是鄭氏非要如此奢靡的興建如此大規模的王宮,而是作為小國,想要在世界上打響名聲,那麼至少也要有一些超人一等的特點才能名聲在外, 這一點那些石油王國的酋長興建奇觀的行為與勃泥王室的炫富行為,雖然有些暴發戶的感覺,卻也值得鄭氏學習其中好的方面。
按照設計,安平王城也是跟紫禁城一樣分為內宮和外朝兩個部分,內宮就是原本的鄭氏衛城所在,分為國王夫婦所居的“長安宮”中宮部分,東側作為王儲東宮的“永樂宮”部分,西側作為鄭繼興這位輔國公居住的“清寧宮”部分,還有用作接待的“迎福宮”以及北側太廟所在的“聖壽宮”。這些宮殿名字取的是“平安喜樂”、“福壽長寧”之意。
外朝的三大殿建築群被命名為“承明宮”,雖然只有一宮,但建築規模卻比內宮的五宮還大。
承明宮主要有三大殿,主殿是朱雀殿,東殿是文華殿,西殿是武英殿。這裡面的取名也是表示東寧王國是承襲大明正統,朱雀代表火和南方,也是應了大明火德和東寧的地理位置。
因東寧王國採取的是文武分制的制度,儘量將官僚體系定製的簡便實用,所以東寧的內閣總理大臣和副總理大臣的封號只有文華殿大學士一種, 其他閣臣都只是內閣輔臣,沒有明金時期的文淵閣、武英殿、東閣等大學士的複雜封號。
且鄭氏也不似宋明金三朝那樣崇文抑武,文華殿與武英殿位置齊平, 地位也相等,前者是內閣與六部中的禮部、戶部、吏部三部和九卿之中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幾個部門的辦公地點。
後者武英殿是大都督府與兵部、工部、刑部三部與九卿另外幾個涉及軍事、科學、工農業等部門的辦公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