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靈氣復甦的旁門祖師> 第七百六十三章 紛紛歸附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六十三章 紛紛歸附 (1 / 2)

於是短短几天之內,原本屬於西勃泥洲的施巴這一個大區就正式成為了東寧王國的一府。

某些人期待的混亂情況根本沒有出現,一些反對者只是剛發出一點聲音,便偃旗息鼓的主動離開。

東寧王國也因此增加了一萬五千多平方千米的領土,其中除了一大幾小的幾處港口和城市,最大的收穫不是別的,就是施巴境內那多達八十萬公頃、也就是接近二百萬布畝的大面積耕地與種植園區。

這些土地的存在, 大大的緩解了東寧王國糧食供應不足的缺口。

沒錯,有人要問了,此前東寧王國不算施巴大區,總共也就將近三百萬的人口,平均下來國內有那麼多的土地,怎麼可能有糧食缺口呢?

這麼問的人肯定就是不瞭解勃泥洲島上的情況了。

實際上雖然原本的三里坤和米甲裡兩個州都不缺農業用地,在城郊與鄉下有著大把的種植園和農場、牧場, 可除了臨近勃泥王國中央州的米甲裡地區因為河流衝擊的關係,帶來了兩岸的糧食種植區之外, 三里坤的地形多山林,有三分之一是山區和林區,平地也是一塊一塊零散分佈的,就連連通米甲裡的河流都是穿山而過,當然也就沒有米甲裡那邊的衝擊河灘那麼平坦。

而米甲裡的平坦也只是跟周圍的地區相比,遠不是真正大陸平原地區那種產量大區可比,這也是勃泥洲島上最普遍的環境情況。

至於新增的那塊混亂地帶的土地,本就難以耕種,在將武裝份子和無辜者妥善安排之後,現在又差不多變成了無人區,根本無法進行常規的開墾種植。

所以小塊的經濟作物種植地東寧王國不缺,但大塊的適合種植糧食作物的農業用地卻不多。原本即使有米甲裡那邊的供應,鄭氏也在桑浦地區挑選適合的地方進行水稻等主食的補充種植。

可即便如此內部糧食也一直都有一部分要依賴進口,尤其是以工業、金融和貿易航運為主的帛港府,數十萬人的口糧更是有一半都要需要進口。

現在得到了整個勃泥洲島最大的糧食主產區施巴,雖然經濟方面的增強有限,但東寧王國的糧食危機卻得到了解決, 不但沒了缺口, 估計每年還要再出口一部分。

民以食為天,國無糧不穩,這也是鄭氏如此重視施巴地區的原因之一,而不單單只是將施巴作為邀買人心的那具馬骨!

有了施巴的例子在前,馬喇甲的沙嶗州和爪哇泥錫西勃泥洲的金甸,戴燕,這三個地區的人們也不再遮遮掩掩,而是積極相應,準備舉旗反正。

沙嶗地廣人稀,原本當地土人勢力就很薄弱,被陳家經營了幾十年,基本上已經是陳家的一言堂,而且窮怕了的土人們也願意加入東寧王國享受政策福利。

金甸和戴燕這兩地原本就都是蘭芳大統制國的舊地,羅家在那邊的影響力僅次於鄭氏於三裡坤,且這兩處還是蘭芳的核心區域,戴燕是當年蘭芳的腹心,金甸更是蘭芳國都所在,現在站出來反正當然也是不出意外。

只有洋口這個蘭芳舊地因為劉家的關係,這些年被抓哇泥錫滲透的厲害。雖然當地夏裔依舊是主流族群, 可這些年經過抓哇泥錫從黃金島和抓哇本島的大量移民, 已經沖淡了不少夏裔的主導地位,這也是他們對東寧王國的態度是西勃泥洲四個大區中最冷淡的原因所在。

要不是除了劉家洋口也有不少夏裔世家,再加上劉家這些年倒行逆施很不得人心,恐怕那邊根本不會有響應東寧王國的意思。

即使現在也是一方面磨磨蹭蹭、遮遮掩掩的,一方面還要待價而沽,企圖從東寧王國和鄭氏這裡索要好處。

而高景飛既然已經出手,那麼自然看不慣這種存在,就乾脆把剩下幾個地區的阻礙也都擺平。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