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飛都如此,就更不要說作為二次元宅男的郭世鵠了,掌握超凡的力量一直是他的夢想。
二人翻開高景飛此前抄錄的五毒秘籍內功部分,開篇便是一篇序言。
繁體字與簡體字很多都類似,倒是比較容易識得,高景飛一字一句的念出來:
“心神丹元字守靈,肺神皓華字虛成,肝神龍煙字含明,翳鬱導煙主濁清,腎神玄冥字育嬰,脾神常在字魂停,膽神龍曜字威明。六腑五臟神體精,皆在心內運天經,晝夜存之自長生。”
郭世鵠在另一邊快速上網查了一下這段話,馬上發現了出處。
“我就是之前怎麼覺得熟悉,原來這段是《黃庭經》裡面說的,是講人體內有百神,五臟六腑都有神靈坐鎮,其實就是以道家修行之法開發人體各個器官組織隱藏的潛力與功能。”
“黃庭經?”
這三個字高景飛聽著有點耳熟,不過想不起來在哪裡聽過了。
郭世鵠解釋說:“這是上清派的經典,也被認為是道教第一經,當然這點有所爭議,也有人認為道教第一經是《太平經》!”
高景飛疑惑道:
“第一道經不是道德經嗎?”
高景飛問出了大多數人心中的疑惑。
郭世鵠解釋說:“首先,你要分清楚什麼是道家,什麼是道教,這兩者是不一樣的。”
“道家起源很早,但最早都是被先人們當做一種信仰、或者學術思想,就跟我們夏國人的祖先信仰一樣,是流傳在我們血脈裡的存在,而不是一個宗教。”
“直到漢代張天師創立五斗米道,道家思想才被凝集為一家宗教,經歷了五斗米道、太平道這些階段,最後在魏晉年間形成我們現代看到的道教,當然那時候道教無論天師道還是上清派都是符籙派,現在我們看到的全真道士是宋末元初興起的一大分支,與三山合一的正一道並稱道教兩大派。”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道教第一部經書應該是太平經,而不是道德經。但是因為太平經曾涉及東漢末年的黃巾之亂,被黃巾道也就是太平道用以發動革命推翻王朝,一度被視作讖書,所以多為後世統治者與文人士大夫所不喜。”
“自打魏晉以來道門大興,就連官員士大夫閒來無事都喜歡坐而談玄論道,但太平經除了曾經被陳宣帝則奉為聖書,藉以擁護王朝之外,一般士大夫都不太重視此書,范曄更是指《太平經》‘以陰陽五行為家,而多巫覡雜語’。”
“太平經其實在道教歷史上有著很大的作用,它整合了各種道家思想與先秦以來的神仙方術,開創一套更有系統和符合我們夏國民俗的神仙理論,是最初道教的主要典籍。”
“經中許多觀念,包括上章、首過、身神、承負等,亦為後世道教所承繼;太平道以教人跪拜認罪‘首過’和以符水和咒語來為人治病,這都是本於太平經。同時這本經文裡還發展了“存思”與“守一”的冥想法,使道教的冥想法更有系統,經中指出犯錯神仙也會被貶下凡,則成為後世謫仙傳說的源頭。”
“可以說《太平經》就是道教的規章制度,跟道德經相比,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
“只是還是前面說的那一點,因為太平道和天師道孫恩的兩次大規模起義,不但使得統治者警惕,也讓道教內部產生了忌諱,所以屢次更改經義,在公開傳教的時候已經看不到太平經的字眼,並且太平經內容守舊並無新意,無創新之處,大多都是固有觀念,也不利於道教的發展,於是便有了另一部道教第一經,也就是《黃庭經》的出現。”
郭世鵠顯然對這些很有興趣,看著電腦的文章一一分析,和高景飛侃侃而談。
“說起黃庭經就不得不說上清派,因為這是上清派的至高經典,至於是因經文有了上清派,還是因上清派誕生而有了黃庭經,那作為後人我們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