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眾人都一起笑了起來。
李雲龍有些無可奈何地說道:“秀琴,你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老爺們心疼自己的婆娘,不跟你一般見識,倒成了氣管炎了。真是的。”
時光流逝,轉眼間已經到了四月初。旱災終於露出了它猙獰的面孔,華北大地上很多地方都乾旱無雨,春耕已經被嚴重地耽誤了。沒有了春耕,哪來的夏收?天災正席捲而來。
由於徐大龍提前的預見,馬武山根據地已經做好了準備,糧食充足,部隊、機關以及根據地的百姓,都不會有飢餓的危機。
為了抗旱,自從去年秋收後開始,根據地各個村莊有條件的都已經打了深水井。儘管旱災來臨,軍分割槽組織百姓們挑水抗旱,還發放了一部分糧食,也能堅持到夏季。種上的莊稼雖然不會有盈餘,但是產量也足以維持正常的使用。
在華北其他的地區,乾旱已經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很多地方就連水井裡的水也沒有了,導致百姓們流離失所,背井離鄉,逃荒求生。
歷史上,這場旱災極其嚴重,在河難地區根據記載,這場旱災幾乎涉及了大半個河難省,導致數千萬的家園被毀,死亡的人數達到900萬人。
河北,山西包括綏遠地區也大面積受災,加起來也有數百萬的百姓背井離鄉,逃荒求生。
太行山根據地也有部分地區受到了旱災的影響,由於徐大龍事前的提醒,總部專門下達了指示,做好抗旱的準備。
有些部隊的重視程度不夠,旱災來臨時,有些手忙腳亂。丁偉、孔捷所在的軍分割槽情況要好很多。
這天,總部召開了抗旱會議,總部首長點名批評了一些軍區,批評他們沒有重視總部的指示,結果導致了被動局面。
總部首長表彰了一些抗旱有力的單位,其中特別表揚了馬武山軍分割槽。整個馬武山軍分割槽因為百姓旱災致死,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會議結束之後,張萬和和太嶽軍區司令員一起飛到了馬武山根據地。
徐大龍、李雲龍等人到機場迎接兩位首長,在返回縣城的路上,司令員望著道路兩旁綠油油的莊稼,感慨地說道:“徐大龍,李雲龍還是你們看得遠,準備得充分,旱災對你們的影響很小。可是有些軍分割槽,有十幾個縣遭受了嚴重的旱災,情況不容樂觀。”
張萬和說道:“是啊,太嶽軍區所屬的根據地,情況還算是好的,其他的根據地情況要嚴重的多。儘管總部號召各個根據地抗旱救災,可是根本照顧不過來,大家的壓力都很大。
就這還算是好的,咱們的根據地是民主鄭府,關心百姓,部隊拿出自己的口糧來救濟百姓。
果統區的情況要慘烈得多,每天都有大批的災民餓死,很多人不得不易子而食,實在是太慘了。”
徐大龍說道:“張部長,司令員,上級如果有什麼困難,我們根據地會盡最大的能力給予支援。”
張萬和說道:“這次我和司令員來,就是來向你們求援的,我們已經列了詳細的清單,等到了縣城以後,再給你們。”
回到了軍分割槽司令部,張萬和和司令員顧不上休息,直接就和眾人來到了會議室,研究馬武山根據地支援總部和太嶽軍區抗旱救災的事情。
張萬和和司令員是來要錢和糧食的。他們開出了一份物資清單,趙剛接過來看了看,說道:“50萬大洋,兩千萬斤糧食。”
張萬和有些緊張地說道:“是不是太多了?不行的話就少一點。”
趙剛說道:“沒問題,我們早已經商量過了,支援上級50萬大洋、三千萬斤糧食。”
聽到這裡,張萬和十分高興,站起來握住趙剛的手,激動地說道:“謝謝趙鄭委、李司令、大龍兄弟,也就是你們有本事,有這麼多錢和物資。可解決了大問題了。”
李雲龍有些得意地說道:“司令員,老張,我們已經商量過了,除此之外,還要送給你們一份厚禮。”
司令員很感興趣地問道:“什麼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