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虹虹的這種才華,在高中的各門功課學習中,除了語文課,其他的起到的作用不那麼突出。
而在三班,她的文章沒有讀者,也沒有懂她的人,去欣賞她那發自內心的詩一般的氣質。
她時常想起韶雲,那個一直和自己借書閱讀,而願意和自己分享快樂的同桌,文章理解中的相同和彼此內心情感的欣賞者。
錢虹虹在別人的議論中,煩惱了一個上午,心情還沒有調整好,中午放學的時候媽媽的到來,給錢虹虹增添了,更加痛苦的感觸。昨天下午,媽媽到縣醫院開會,順便來學校看了看她。
交談中除了關心她的學習情況,日常開支就是了解她外出旅遊的事情,在快離開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回頭望著錢虹虹,吞吞吐吐地說了一件事情。媽媽告訴她,她外婆生病了,希望在週末有空的時候去看看她,外婆最想見的人就是她。
聽到這個訊息,錢虹虹一下子難過的差點憋出毛病來,她和外婆的感情特別深,在外婆身邊呆的時間也比較長,只要是放假時間,基本上都在外婆家,吃喝玩耍,被外婆寵愛的感覺非常幸福。一但知道疼她愛她的外婆病了,比自己生病還要難受,因為外婆的健康和幸福才是她最大的幸福,一但不在外婆身邊,她就像是一個迷路的孩子,被遺棄在路邊,慌亂的哭泣。她總想拼命抓住什麼,卻急促的從指尖溜走。空虛的無力感,莫名席捲……
外婆終究是錢虹虹說不出的思念,帶著駛過的時光的殘忍,在不經意間感觸到那麼的遙遠。錢虹虹的心情就如同在走一條懸崖邊的路,當路走到了懸崖深淵,是否應該從此閉口緘言?下午再也沒有上好課,直到晚上在季小青的反覆關愛中,鬱悶的心情才得到一部分釋然。
如果一個人的心情特別鬱悶的時候,有與人為友的關愛能緩解心情,其次也有與書為友的默默地,釋放內心的鬱結。無論是書友或朋友在錢虹虹的感觸中,季小青是除了韶雲之外在自己內心中體會最深的朋友加閨蜜。
讀一本好書,就像是交一個最好的朋友。它其實如此,現在仍然如此,將來也永遠不變。它是最有耐心,最能在人窮愁潦倒、臨危遭難的時候,也不會拋棄的那種,對主情深。在年輕時,好書陶冶著性情,增長知識和認知,在知老時,它又給人以安慰和勉勵。
錢虹虹常常因為同愛一本書而結為知己,就像有時兩個人成為朋友一樣。書是更為堅實而高尚的情誼紐帶。人們可以和作者溝通思想感情,彼此息息相通。彼此的思想共同在書本中體現,而作者的思想反過來又化為自己的思想,情緒和情感隨著書本在釋放和流淌。默默的承受了一夜,錢虹虹變得愈加堅韌,她這個週末一定要去外婆那裡看看她。
而在未來的抉擇中,雖然她太愛文學作品了,但在思維枯竭的感覺出現以後,再沒有啥靈感的源泉,她突然懷疑許多書籍的可信度,幻想的美好抵不住現實的摧殘,她想放棄寫作,她要鑽進真實的理論和定律中,尋找出那些自己弄不懂的,許多觸鬚一樣的數字和定理定律中。在即將分科的高中生涯中,她決定上理科,而不是文科。
如果被認識她的韶雲和以前的同學知道她的這個想法,一定會覺得她是衝動,和盲目的不負責任的態度。在韶雲眼中,錢虹虹的文學才華是一種天賦,不在未來的學習選擇自己的特長,那是對天賦的褻瀆和不尊重。
韶雲走在樓梯口,轉彎上二樓的時候,看見剛上來的錢虹虹,他刻意地停下腳步,等著錢虹虹,韶雲想和她打招呼。昨天晚上韶雲對著季小青送的雨花石,好一陣感慨,把季小青的詩稿看了又看,一時間情感被詩的境界給融化了,而在那一刻他想到了錢虹虹,和她那讓自己羨慕的才華,如今的自己,已經在文章的寫作中,找到了自己的那一片天地。他有許多東西想和錢虹虹交流和分享,但不在一個班,碰上的機會太少,刻意地去找她又覺著不太好,許多時候都是壓制著內心的衝動。
磨蹭了一陣子,終於等到了上來的錢虹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