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官們對張景、陳於泰、夏曰瑚三人的排名爭論不休。
考官們一致認為,張景、陳於泰、夏曰瑚三人是今科會試前三名,他們認為陳於泰應該排在夏曰瑚前面。
考官們爭論的是,張景是否是第一名會試,以主考官周延儒為首的幾個考官認為應該把張景列為第三名。
以溫體仁為首的幾個考官認為張景是第一名會元。
京師貢院大堂中點著幾個炭盆,房間中比較溫暖,大堂中的主考官周延儒,副主考溫體仁等十多個考官傳閱了張景會試第一場的試卷,他們再次研讀了張景作的文章《君子易事而難說也》。
“會試沒有結束就放言能考中第一會元,張景狂悖、狂妄,實乃狂生!”
周延儒心裡罵張景一句:“吾還是那句話,此文不錯,但也得不到第一名會元,老朽認為此文能名列第三就不錯了。”
“奇山區窮兵黷武,張景很少讀書,走了狗屎運押對考題,他不知讓誰寫了一篇不錯的《君子易事而難說也》,在會試沒有結束時背誦出來造勢。”
禮部郎中萬德武是周延儒的門生,他罵張景一句:“這篇文章考中就不錯了,周大人把這篇文章列為第三,便宜張景了!”
超前時代一步的是天才,超前兩步,往往就變成了瘋子,張景抄的是清朝人作的八股文,他這篇《君子易事而難說也》提前一百多年現世。
雖然張景修改了這這篇清朝的《君子易事而難說也》,但飽讀詩書的周延儒還是在文章到找到不少能大能小的毛病,所以,他堅決不同意把張景列為會試第一名。
“瑕不掩瑜,張景張風致這篇《君子易事而難說也》比陳於泰、夏曰瑚的文章整體高一個檔次,老夫認為張景為這一科的會元。”
溫體仁不屑地看萬德武一眼:“不把張景列為第一名,他肯定在奇山今報上把他在會試第一場作的《君子易事而難說也》和會試第一名的文章都登出來,讓全大明 讀書人評閱,老夫不能冒被天下讀書人罵的風險。”
“溫大人高見,如果咱們取一篇不如張景的文章為會元,張景肯定把兩篇文章都弄到奇山今報上,讓天下的讀書人評判。”
考官陸元義是溫體仁的學生,他喝了一口水:
“橫看成嶺側成峰側遠近高低各不同,各位大人,張風致的文章肯定不是盡善盡美,但他這這篇《君子易事而難說也》應該是這一科所有考生中最好的。”
“張景把他的文章和會元的文章都弄到奇山今報上,讓天下的讀書人評判?”
萬德武暗中嘆了一口氣,二公子,溫老匹夫不鬆口,我和周大人只能同意把張景列為第一名會元。
周元仁是周延儒的二兒子和張景有仇,他不想讓張景考中會元,收了周元仁的銀子,萬德武覺得他擋不住張景成為會元。
“綜合評比,陳於泰和夏曰瑚二人作的《君子易事而難說也》確實不如張景。”
心裡罵張景一句,大明內閣首輔周延儒暗中嘆了一口氣:
張景張風致今年二十歲,老夫二十歲時肯定寫不出這麼好的文章,把奇山區民兵大隊的番號改為奇山區人民軍,張景的野心昭然若揭,文武全才的張景張風致是朝廷的大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