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鴻遠一直猶豫,但最終都沒有站出來。
可能是覺得之前表現有點刻意,不想播出後再惹人嚼舌根。
因此,眾人只好將目光投向蘇軒。
蘇軒沒有說話,閉眼回憶一下前世跑場經歷。
他曾聽一名退休老戲骨說過一句話:
“雖然我們都是演的邊緣人物,但我覺得角色沒有大小之分,只有大小演員。
只要你肯用心,再小的角色也能給演活起來。”
曾經他對這句話不以為然,但隨著市井人物接觸得多了,卻發現眾生百態都可以照搬模仿,這才側面認可。
找了一下感覺,蘇軒輕輕靠近齊琳兒。
這一幕演的是兩人相遇相識,儘管鏡頭只有三秒不到,但很考驗功底。
沒有眾人預料的那般誇張、造作、羞澀,而是平靜。
對的,就是平靜,那種歷經洗禮的平靜。
攝影師是個老師傅,瞬間察覺到蘇軒的入戲方式,以及預演手法。
這與那些不專業的練習生嬉笑打鬧耍帥不同,這明顯是屬於老一輩的深層次演法。
所以他將鏡頭設到近景,專注於蘇軒的面部變化。
下一刻,彷彿整個室內變成了兩個極端。
一個是其餘練習生在旁嬉笑討論的一幕,般般令人出戏。
另一個則是近景兩人的神態動作變化,
畫面清晰到連蘇軒眼神蘊含的那絲細膩情愫,以及欲言又止的表達都拍了進去。
接著就看到齊琳兒眸光有些躲閃,再到對視的不自然,然後變得不知如何相處的羞赧。
儘管兩人沒有說過一句話,但雙方眼神交流的碰撞與猶豫,就像一幅山水畫卷徐徐鋪設了開來。
儀態舉止,算得上形神兼備了。
蘇軒用這種最簡單的方式來呈現,明顯是精煉了主幹而淡化了細節。
以此來突顯角色的內在變化,讓它生動起來。
一個競演綜藝節目裡,莫名錶演出了不同層次的情感遞進。
這雖然有點奇怪,但對於一個演員來說,將沒有邏輯的戲演出邏輯來,同樣也是本事。
蘇軒演技雖然還沒到畫龍點睛的程度,但儘量讓畫面融洽一些還是可以做到的。
他收回情緒表達,看向齊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