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凝之大急:“殿下!你可知道,陛下除了是你的父親外,他還是一個皇上!是皇上,就要為江山社稷著想。兒女私情是要放在一邊的。”
“是嗎?”葉明淨皺起了眉頭。這點她到沒有想到。嶽晶晶那一代人,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她看來,嶽爸爸和嶽媽媽的全部傢俬將來都是她的。這也是她那一代人長大後,社會上的普遍現象。家家都是一個孩子,孩子要啥就給啥?
所以,葉明淨理所當然的認為,承慶帝的皇位將來就是她的。
“原來,認了兄弟姐妹,就要被分家產了啊……”她託著腮喃喃自語。
四個伴讀面面相覷,他們說的是一回事嗎?
************
方敬和董學成一路離開西苑。方敬問董學成:“介問,你看五公主如何?”
董學成笑笑,答非所問:“敬公,你我可是難得看到黃尚書失了儀態。竟對一個十歲的小姑娘吹鬍子瞪眼。真真是丟了我輩的風範。”
方敬心領神會,道:“那個孫伴讀,就是你家公子的妻弟吧。看著挺結實的。”
董學成苦笑:“敬公,你是知道我的。你我同為進士出生,憑著為君分憂、替百姓辦事坐到了高位。在皇上和天下人眼裡,我們清流最不該的就是勳貴有牽扯。無奈小兒心眼實在,和那慶國公的嫡女看對了眼。死活非她不娶。我這做父親的,也是早些年汲汲忙碌,疏忽了對他的教導。那孩子生生就變成了個做死學問的。這輩子也就這樣了。若在嫁娶上再不得他的意,實在是不忍心。我也只得咬牙應了。”他知道自家兒子和孫家的關係容易引人注目,便索性把事情都攤開來說。
方敬見他如此,也只好安慰他:“介問的清名天下有目共睹,斷不會因為一樁姻親就譭譽。說來,慶國公家在勳貴裡,是那有名的不出頭。比之景鄉侯、永昌侯、晉國公家要穩妥的多。”
董學成搖頭:“敬公,你也不必安慰我。若是孫承和沒有當這個伴讀,慶國公家是不算什麼。現在這情形……有很多事,我就不便開口了。一切,都看皇上的意思吧。”
方敬得到了答案,微微一笑。既然連董學成這個佔了極大便宜的姻親都按兵不動,他也就先隔岸觀火了。
***************
承慶帝很快發了旨意,給豫、睿、康三家國公和涼郡王。說是年紀大了,自家親戚們見的面少,趁著現在風調雨順、天下太平。想招幾個孩子進京來見見。當然,旨意中特別強調了,皇帝陛下不強求,各家隨意,想派哪個孩子進京就派哪個,想派多少就派多少。但是,只能是孩子進京。孩子的家長們年紀都大了,還是在封地待著頤養天年吧。
收到旨意的幾家人心情各不相同。涼郡王沉思了片刻,找了胞弟一家過來商量。
涼郡王的胞弟從小習慣了聽母親和哥哥的話,成人分家後,秉承了這一優良傳統,凡事必和自家媳婦商量。聽了大哥闡述旨意的話後,他不自覺的把目光投向了妻子。
涼郡王的弟媳是個活絡人,早就聽聞了過繼宗嗣一說,她看著自家的三個兒子,是越看越覺得有出息。人多勝算大。於是便道:“孩子們長這麼大,還沒去過京城呢。正哥兒年紀最大,又是哥哥,少不得要帶著弟弟們沿途打點。仁兒和齊兒年紀也不小了,跟著出去見識見識也好。”話裡的意思,竟是要把三個嫡子全都送去京城。
涼郡王一口水喝在嘴裡,還來不及嚥下去。聽了她的話,差點兒沒嗆著。
真是無知婦人!不要把雞蛋全擺在一個籃子裡,這麼淺顯的道理竟然都不懂?
他剛想勸解,涼郡王妃用力的咳嗽了一聲。眼睛朝他一瞥。
於是涼郡王道:“也罷,你們家的事,你們自己做主就好。我這裡,就是慈兒去。王妃身體不好,善兒留在家裡照顧他母親。”
兩家定下了進京的人員後,剩下的就是安排隨行家人。之後,將人員名單夾在謝恩摺子裡,送進了京城。
這一份名單很快就擺到了葉明淨的面前。同樣的名單,還有三份。分別是豫、睿、康三位國公寫來的。
承慶帝把它們一起擺到了女兒的桌前:“你看看,這些應該就是進京的最後人選了。”
------------------------------------------------------------
有事要辦,先發一章。今天還有一更,時間上可能會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