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內,百官肅穆。
今日朝會氣氛有些沉甸甸。
二皇子押送糧草前往邊疆,途徑漠南時被一隊散兵劫持了糧草,二皇子殿下更是身負重傷,如今生死未卜。
此事對朝廷來說,可謂是損失慘重。
幾千石糧草不是小數目,劫持了糧草的散兵尚未抓捕歸案,如此下去,也不知猴年馬月才能追回被劫的糧草。
而邊關的將士們卻等不了這麼久,沒有了糧食,便等於沒有了作戰能力,外敵入侵時便等於是將城池拱手相讓。
邊疆又有西垣國虎視眈眈已久,若糧草被劫之事被他們獲悉,西垣國一定不會放過此等絕佳的進攻機會。
西垣國兵力強盛,屆時即使有暹羅國馳援,大梁也將損失慘重!
所以歸根結底,先是得從補足糧草下手。
可被劫走的糧草應該由誰來補上?
二皇子身負重傷,尚在昏迷之中,沒有陛下的授意,誰人敢將罪責推在他的身上?
想來讓二皇子出面補齊糧草是不可能的。
所以當大梁皇提出疑問,“諸位愛卿以為,押送邊疆糧草之事該當如何?”
大殿內一片鴉雀無聲。
聽陛下話裡的意思,這筆賬自然不能從國庫裡出。
今年天災頻出,為了讓老百姓能安穩過餘年,朝廷徵稅的力度減弱,國庫本就不充裕,加上前些日子北方旱災,為了賑濟災民又從國庫裡撥了不少款。
如今又逢年關將至,要用銀錢的地方實在太多,是無論如何也拿不出多餘的銀子來補足糧草。
大梁皇頭疼地按了按額角。
其實百官皆知,最佳辦法便是用募捐的形式。
人心齊則泰山移!
若是眾位朝臣一人拿出點銀子來,積少成多也是筆不菲的數目。
可卻無人敢做這個出頭鳥。
這個提議一出,得罪的可是成百上千的文官武將。
等到氣氛發酵,愈見凝固——
見時機成熟。穆成業才施施然從人群中走出,將玉如意置於胸前微微躬身道:“陛下,微塵想向陛下舉薦一人,他或許有辦法解決陛下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