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孟頓了頓,隨即道:“徐達,你明白這一次糧價之戰的目的嗎?”
徐達怔了怔,“張先生,我也想過,是要除掉中間的豪商,把糧食掌握在朝廷手裡。但後面還有沒有更深的謀算,我就不清楚了。”
張希孟笑道:“徐達,到了今天,我們當真差不多可以大舉發展工商了。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集中百姓,進入城市,充當工人。因為我們把所有關節都打通了。”
“你想,生產出商品,要往海外銷售,我們現在基本掌握了高麗,也對倭國用兵,整個北方,有了廣闊市場。重整水師之後,向南開拓的條件已經具備了……此時還剩下的,也就是苟延殘喘的王保保。我們可以調動大軍進攻,同時開啟西域的絲綢之路……可以毫不誇張講,自從安史之亂以後,我們的外部環境,達到了有史以來,最好的地步。可以說是空前的!”
徐達連連點頭,確實如此,現在想想,能做到這一步,還真是不容易。
張希孟繼續道:“我們現在已經累計消滅了鹽商集團,海商集團,如果再剷除糧商,關乎國計民生的東西,就都捏在朝廷手裡。要發展工商,人口要向城市聚集,需要糧食,我們就從民間徵用,如果不夠,就可以對外開拓,甚至往外移民,多種糧食……只要沒有糧商在中間攪合,我們就能保證平穩的糧價,物價。這是我們發展的最大前提!”
張希孟心情舒暢,侃侃而談,他把最後的關鍵,落在了物價上面,這讓徐達大吃一驚,說實話,徐達沒想到這裡,他覺得物價變動,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只要不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就好。
可張希孟卻有自己的一番看法。
“徐達,你要想清楚一點,做生意最講究的是規則,是平穩……是能夠預期到結果。咱們就拿錢莊當鋪來說,為什麼他們這個生意缺德?很簡單,他們趁人之危,低買高賣,吃的就是走投無路的錢。我們弄銀行,降低利息,就是為了提供商民便利,免得被高利盤剝。”
“你想,如果青年人大舉進城務工,需要的糧食成倍增加。這時候有人哄抬糧價,會有什麼效果?糧食價格高了,工錢就要上去,工錢上去,獲利就要下降,甚至賠錢。再說明白點,這個利潤要從哪裡來?”
徐達稍微思忖,也就明白了,忍不住笑道:“其實張先生也多慮了,我看沒準是壓低工錢,讓工人吃虧!”
張希孟笑道:“也對!可萬一工人回鄉,不再來務工,又該怎麼辦?”
“那就縱容兼併,逼著老百姓離開土地,或者推遲新一輪的均田,逼著那些家裡孩子多,土地少的,不得不離鄉背井,進城掙血汗錢!”
張希孟撫掌大笑,“這就說明白了……我們需要的是保證物價整體平穩,保持工人的工錢平穩有升,保證一個合適的利率水平,保證商人有不錯的利潤……如果他們想要更高,那就對外開拓,或者鑽研新的技術,採用新機器。朝廷也可以引導幫助。”
“在我的設想裡面,朝廷,商人,工人,學者……我們是能坐在一起,商量著解決問題,合理分配利潤,達到一種平衡。”
“如果不平衡,就對外去搶,去奪!對吧?”徐達笑呵呵道。
張希孟怔了怔,也點頭道:“對,就是這個意思!”
徐達明白了張希孟的意思,也就知道了接下來要怎麼做……面對商賈,肯定是不能一篙子戳倒一船人!
如果願意聽話的,自然沒有問題。
還需要他們去經營,聚集財富,甚至是從外面撈取利益。
人就是這樣,能吃窩邊的草,誰願意費力氣啊!
就必須堵死所有漏洞,讓那些伸爪子的付出代價,知道有些利益不能拿,有些錢不能掙,然後才可以放開手腳,大力發展工商。
張希孟洞察工業發展規律,又思考了這麼多年,佈局了這麼多年……如果不能避免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那未免也太失敗了。
所以這個榜單是警告,也是提醒。
願意收手,和朝廷配合,還有光明的未來,不願意配合,那就別怪朝廷不客氣。
果不其然,就在三天之後,報紙上就出現了足足二十七名,當世豪商的名字,而且無一例外,全都涉及到這一次的糧食貿易。
其中排在第十七的,就是梅記商號,其中明白寫了,梅記商號的東家梅念祖,是汝南侯的堂兄。
他最初是糧長起家,是靠著向堂弟借了軍中馬匹車輛,及時運送稅糧,得到了朝廷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