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這回徹底收斂了張狂,不光要向張先生學,還要跟藍玉學,跟其他所有人學習,博採眾長,集合所有缺德之人的優勢,才能修成真正的大缺大德。
果然,只要肯低頭學習,就有新的發現……辛旽這人,依舊按照朱標的要求,送去了應天。
失去了領頭人之後,辛旽的部下立刻四分五裂。
有人連夜逃走,試圖返回家鄉,隱姓埋名,躲起來過日子。
結果不用外人出手,他們的親人就會主動上報,招來高麗官軍,剿殺這些人,沒有半點客氣。
要不是你們瞎折騰,我們怎麼會這麼慘?
都跪下來不是挺好的,非要站起來,站起來是要掉腦袋的!
只是他們沒有料到,殺了一些辛旽的部下之後,高麗官軍還不滿足,隨後就開始追殺這些部下的家人,鄉親,搶奪他們的財產,甚至許多無辜百姓,也逃不掉。
而此時關鐸和張定邊已經退回了遼東,不再給高麗人提供保護。
反正你們願意自己折騰自己,我們管這些事情幹什麼……
所以在高麗真正發生的情況,不是什麼辛旽舊部帶著親人,逃到大明避禍這麼簡單,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先是明軍後撤,接著辛旽舊部逃回鄉里,鄉親先舉發他們,招來了高麗官軍。
高麗官軍彷彿要報復這些年的壓抑一般,瘋狂亂殺,剎那之間,屍山血海,堆積起來,鮮血染紅江水。
有的村子,悉數被殺光,就連倭寇跟他們比起來,都顯得和藹可親了。
畢竟辛旽是比倭寇還可怕的敵人,他們必須要用成堆的屍體,告誡所有泥腿子,都給老爺們老實點,再敢胡思亂想,盼望些不切實際的事情,小心你們的狗頭!
高麗這邊,尤其是義州等地,辛旽分過土地的區域,已經是一片狼藉,殘存的人們,紛紛攜家帶口,逃到遼東。
一些還殘存的辛旽舊部,不得不重新聚攏人員,和高麗官軍繼續糾纏爭鬥。
不是他們不願意投降認輸,只是跪下去了,依舊活不下去。
經過了這一番折騰,辛旽舊部,實力銳減,只剩下不足原來的十分之一,但是這些人相對堅定,和高麗官軍之間,仇恨更深,讓他們投降,他們也不會了。
另一邊,義州等地的百姓,也是死傷慘重,直接戶口減半。
高麗國中,倒是挺高興的,畢竟明軍也走了,辛旽雖然沒抓到,但是他的部下死傷慘重,不復從前,也能喘口氣了。
只是他們卻沒有意識到,這個國家的根基,是越來越脆弱了,不知道什麼時候,一陣狂風吹來,就會瓦解冰消。
對於大明來說,問題倒是不大,辛旽人還活著,零星舊部還在,只要再給點支援,很快就會壯大起來。
而另一面,開平城的毛紡織作坊,拿到了足足八千名工人。
從遼東到北平,又有好幾萬人,就連山海關修長城的民夫都多了三五萬。
基本上可以說贏麻了。
還能說什麼,人家張羅打仗,消耗國帑民財,弄得天怒人怨,結果到了藍玉這裡,還沒正式出兵,就先賺了一大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