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擴張講,現在朱元璋還壓得住,一旦老朱沒了,鹽稅、田賦、關稅,全都會銳減,與此同時,官員的俸祿等項,又會驟然增加。
財政危機轉瞬而至,要不就學朱允炆,開始削藩?
又或者奉天靖難?
反正怎麼看都挺無奈的。
治國當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所以從很早開始,張希孟就一直倡導發展工商,走出一條新路……結果這條路走得跌跌撞撞,條件最好的蘇州,竟然也沒有走出來。
北平就是唯一的希望,如果北平還不成,那大傢伙就真的只能洗洗睡了。
朱元璋又向幾個人提出了問題,在場眾人,紛紛盡力解答,談到了最後,老朱的心情還挺好的。
“給每一位卿家包二斤新茶,算是咱給大傢伙的禮物。往後這種會要多辦,不光是工商的事情,其他緊要的事情,也是這樣,你們開誠佈公,咱虛心納諫!”
好傢伙,居然能從老朱的手裡,拿到賞賜,實在是不容易。
這二斤貢茶,應該送到祖宗祠堂供起來才對……不成,徐達不許官員修建祠堂,那就只有藏在家裡頭了。
大傢伙帶著各種心思,相繼散去。
朱元璋低聲道:“妹子,標兒,咱們三口人一起吃頓飯,有些話再仔細說說。”
馬皇后微微一怔,很快點頭,“那敢情好,我下廚吧!你們爺倆聊聊。”
馬皇后這一走,只剩下老朱和朱標。
這爺倆相對半晌,到底是老朱先笑道:“你這次安排不錯,那幾位都說了實話,讓咱開了眼界。過去,是咱淺薄了!”
朱標也苦笑道:“父皇,其實真正看透這一步的,就是張先生。他早就意識到了,所以才佈局北平,希望能從北平突破。”
朱元璋點頭道:“張先生的本事,自然是不用說的。只是咱想問你,你四弟朱棣,他能扛得起來這麼大的事情嗎?”
這是個老問題了,朱元璋再度提起來。
朱標沉吟良久,反而問道:“父皇覺得,要什麼人才能把生意辦好?”
老朱怔了一下,苦笑道:“咱一時還真不好說,只是你四弟太跳脫,雖然有些手段,到底不是那麼討人喜歡,兄弟之間,也不是那麼老實。膽子又大,心思也多……咱著實有些擔心!”
朱標低著頭,默默沉吟,半晌才抬起頭,“父皇,四弟如何,孩兒不好說。但是讓孩兒去主持北平的工商業,只怕是寸步難行!”
朱標說得很認真,並不是自謙的話。
一所北平大學堂,每年三五百萬貫的投入。
幾千架織機,沒有百萬投入,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