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孟道:“主公,往後的採買這一塊,臣以為還是交給商人負責吧!”
“商人?他們怎麼負責?”
張希孟道:“由中書省,或者戶部,提出要採購的數量,就仿效宋朝的買撲,保質保量,價格合適者得……如果能順利送到,自然萬事大吉,如果不行,就按照約書,追究罪責。”
朱元璋擰著眉頭道:“這事行得通?”
張希孟沒有回答,而是扭頭看了眼身後的江楠。
江楠似乎覺察到目光,立刻躬身道:“陛下,前些年,臣家裡就承接了一份給學堂造座椅板凳的生意,只要能把標準定好,然後採取公平競價,嚴格驗收……差不多七成的東西,都可以用這種辦法。”
老朱道:“聽著不錯,那為什麼還有三成不行?”
“回陛下,這三成涉及到了鹽、鐵、兵器、軍糧,還有膠漆等物,卻不是普通商人能做的。此外還有奉天殿的楠木柱子,由於太過龐大,普通商人沒法砍伐運輸,非要朝廷出面,不計成本才行。”
老朱聽到這裡,竟然點了點頭,“那你又怎麼看這一次的諸多弊端,如果用這種辦法,就能避免嗎?”
“恐怕不能。”江楠老實道:“主公,這次承建應天、皇宮的,都是工部,採買的是戶部……如果讓商人跟工部戶部做生意,不論如何,虧的都是他們,其實……”
江楠話說到了這裡,就停住了,再往下,可不是她能講的了。
張希孟一笑,“主公,江提舉意思是管事的,和辦事的,應該分開。工部似乎可以只是制定標準,提出方案,然後由商人負責落實……然後商人同商人採買物料,戶部只需要監督開支就是。”谷藬
老朱面色凝重……說實話,他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這一次戶部為了填補窟窿,什麼離譜的手段都用上了。
說到底,還是田賦,商稅,採買,開支,結算……凡是跟錢有關的,都是他們負責。出入都是他們說了算,這要是不出問題,那才有鬼呢!
尤其是不能把官吏都當成聖人。
朱元璋隱隱意識到,必須要拆分六部才行。
好在前面已經弄出了稅務部,讓老朱有了思想準備,再弄出幾個,似乎也不是問題。
“張先生,你索性仔細說說,要怎麼辦才好?”
張希孟躬身道:“主公,先說戶部這邊,田賦和商稅差別太大了……所以需要拆分出一個專門的稅務部,負責商業稅,接下來戶部還管著田土賦稅,這兩樣似乎不用拆分,但是戶部還有一項權力,那就是財政支出,收錢和花錢,放在一起,總是不妥的。”
老朱沉聲道:“這麼說,戶部還要拆分出一個衙門才行?”
到了此刻,李善長似乎也緩了過來。
雖然剛剛受傷嚴重,但是此刻似乎又有了展現本事的機會。
“上位,臣以為張相說的有理,臣琢磨著能不能把財稅戶籍,包括寶鈔,關稅,鹽稅,一併處置,也好能防止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