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胡大海這種硬碰硬的,就有投機取巧的。
比如常遇春,他就找到了小舅子藍玉。
別看藍玉年紀小,以前也沒怎麼讀書,但是他跟著張希孟混,程度提升很快,張希孟喜歡看什麼書,有什麼心得體會,又給藍玉提出了什麼要求,這些東西常遇春一股腦都討要過來,然後挖空心思研究。
畢竟朱元璋也向張希孟討教,四捨五入,算是和藍玉同門了。他向藍玉學習,怎麼也算是不記名弟子了。
朱文正嗅到了味道,他乾脆去找李文忠,咱倆還是親戚呢,你給我開個小灶吧!
李文忠哭笑不得,他也沒法拒絕,就這樣,藍玉和李文忠都開始了一對一的指導工作。自然而然的,兩個人都撈到了不少束脩,小金庫快速膨脹起來,早上買豆漿都能要兩碗了。
這倆貨發財了,朱英看不下去了,他乾脆拉上陸洲,主動去找愁的薅頭髮的花雲。
啥也別說了,我們跟著張先生的時間可比那倆多得多,尤其是朱英,我乾爹當年看的書單還在我的手裡,當初他怎麼受苦的,我是一清二楚。
他純粹就是被我張大哥坑苦了,才來那你們找補回來。
放心,只要聽我們的,保證你順利透過考試。
花雲可算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這樣吧,我只要透過了,每人送你們一匹戰馬!”
“是嗎!”朱英大喜過望,“你沒騙人?我可知道,軍中的戰馬數量是確定的,你怎麼隨便送我?”
花雲撓了撓損失慘重的頭髮,憋出了一個點子,“這還不容易,戰馬是有數的,但是戰馬能生啊!我送你們個小馬駒。等過兩三年,你能上戰場了,這馬也就能騎了!”
朱英眼珠轉了轉,頓時覺得這辦法不錯。
於是熱熱鬧鬧的補課行動開始了。
從常遇春,胡大海,到朱文正,花雲,每個人都在忙碌,廢寢忘食地苦讀。
很多時候,軍中要的就是這個氛圍,連這幾個老大難都玩命了,其他誰還敢說什麼?
一股學習的風氣,刮遍了朱家軍。
老朱心裡十分滿意,他乾脆組織比賽!
沒錯,以前軍中就有射擊、摔跤、馬術等等專案,老朱又添了背誦軍規條例。從每一營當中選拔人員,誰記得熟,背得好,就在全軍比賽,脫穎而出的,能夠升官一級,所在的營也能菜金加倍。
這一套折騰下來,朱家軍的精神面貌比起當初好得太多了。
朱元璋也十分享受這種教書育人的成就感,貌似讓人叫“朱先生”,簡直比上位還要順耳。他似乎體會到了張希孟的快樂。
當然了,朱元璋也不是閒著沒事幹,非要拿手下將領開心。
因為老朱很清楚,朱家軍內部存在問題,需要整合。
首先,朱家軍的主力是淮西人,他們很多人不願意離開家鄉,哪怕渡江之後,也是想著搶一波之後,就返回淮西。
這種流寇行為老朱顯然不能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