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第一臣> 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 (2 / 3)

又該如何治理天下?

這一連串的宏大問題,拷問著當世的聰明人……賈魯,朱升,乃至無數的學者,都在思索,奈何他們都沒有能讓所有人信服的答案,所以他們也都有猶豫和糾結,對未來沒有信心,又忘不了曾經為大元臣子的過去。

一隻腳踏進了新的時代,一隻腳還在舊時代的泥潭裡掙扎。

更有一種可能,他們面對是旋轉門,好容易推翻了大元朝,結果一頭轉回了到了大宋的劇本,依舊是文恬武嬉,黨爭不斷,改革推行不下去,皇帝越來越昏聵無能,邊境的蠻夷崛起,最終悽慘亡國……重溫舊夢了屬於是!

到底該怎麼辦?

在經歷了白骨如山的慘痛教訓之後,明末的思想家們開始徹徹底底的反思,到底真正的皇帝該是什麼樣的?大明又為什麼會滅亡?

無數日夜的苦心焦思之後,有人寫出了明夷待訪錄,提出了原君……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此其人之勤勞必千萬於天下之人……

上古之時,人們因為私心,對大家有好處的事情,沒人去做,危害大家利益的壞事,又沒人敢挺身而出……直到上古賢君出世,不計個人得失,興利除弊,以千百倍的勤勞,治理百姓,才有了三代之治。

後之為人君者不然。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亦無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

三代之後的君主,把天下視作私產,盡佔天下之利,把天下人當做客,自己當做主,一個人當皇帝還不夠,還要傳之子子孫孫,敲剝天下人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這還是真正的為君之道嗎?

這是在大明滅亡之後,一些遺民從血淚當中總結出來的教訓。

試問真正的為君之道是什麼?

天下該如何治理?

窮極大明一朝,或許都沒有人想明白,大明之後的三百年,怕是更沒有人敢想了。

面對這個巨大的難題,張希孟搶在大明立國之前,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未來的君王雖然秉承天命,而天命既是人心,人心既是土地。

天下之田畝土地並非天子私產,而是受之於天,分之於民。

未來的天下,核心就在於公平!

使耕者有其田。

使人人免於飢寒。

相比於禮運大同,張希孟不但憧憬了一個美好的世界,還給了這個世界一個最堅實的根基!

均田!

今天張希孟談的這些,完全可以總結成日後百年的金科玉律,甚至可以傳承更久……只要朱家軍能順利奪得天下,這一套主張能夠落實,一位成就遠超朱子的聖人,就要冉冉升起了。

這件事情著實太重要了。

堪稱石破天驚,也不為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