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線是先收長線這一頭,收到微微阻力就不要繼續拉了,然後收緊短線這一頭,這樣綁製出來的子線就沒有白痕損傷了!”魚線跟鉤子在張揚的手中表現的非常乖,幾乎是眨眼間的功夫一副子線就綁制好了。
“額,看起來好像也沒啥區別啊?”老吳撓了撓頭,沒看出啥異常。
“你把鉤子對掛到一起,用力拉下魚線,看看啥狀態!”
“奧,我試試!”老吳按照張揚的提醒嘗試了一下,硬生生的將一副剛綁好的魚線用蠻力拉了起來。
六號線的強度,普通人不用工具很難徒手拉斷的,但是拉不斷不代表沒有損傷,在狂暴的對拉之下,很快鉤柄跟線連線的位置就出現了明顯的白痕跟輕微的變形。
“也沒看出啥區別來啊?”老吳撓撓頭,還是沒看出張揚想要表達什麼。
張揚又說:“你按照平常自己的習慣綁一副鉤子,重複一下我剛才的操作!”
“奧!”老吳應了一聲繼續操作。老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重複操作一遍之後,老吳看出了差別來。
張揚綁製出來的子線,受力之後雖然也會往鉤柄邊緣的區域輕微移動,但是程度要輕的多,反觀老吳自己綁的鉤子,繞制的線圈幾乎都快堆到一起去了,因為線跟線的相對位移,摩擦導致接觸點位置扭曲,泛白,損傷程度比張揚綁的那一副鉤子要嚴重的多。
“現在看出差距來了嗎?同樣的線,手法細節不同,產生的損傷效果對比是非常明顯的,這就是為啥你們喜歡切線的原因之一!除了子線之外,主線的打結也有一定的學問,我一般喜歡在杆頂的位置加個棉線一起打結,對拉力的損失會大大降低!”張揚笑著又給老吳演示了一遍,看的老吳連連點頭。
釣魚這項運動,入門容易學精難,張揚教給他的這些知識都是非常不起眼的細節,但就是這些細節,卻對整個做釣過程中產生著不可忽略的系統性影響。
而真正的高手,正是像張揚這種各種細節拉滿,集大成者。
“哎呀,學到了學到了!簡直是醍醐灌頂啊!”老吳在親自操作並且對比了整個過程之後,連呼學到了。
“哈哈,這都是些小細節!回頭等到了冬天不忙的時候,我抽空把他們都拍成系列的教學段子,到時候大家一起精進,共同進步!”張揚哈哈一笑,自己分享的知識被人認可的感覺非常nice。
正當倆人一邊小聲閒聊一邊現場教學的時候,張揚用眼角的餘光又掃了一眼窩點裡的浮漂。
目光掃過來的時候浮漂還沒啥反應,但就在視線將要挪開的瞬間,浮漂旁邊,突然升上來了幾顆至少小孩拳頭大小的氣泡。
“臥槽,好大的魚星!頭兒,好像有魚進窩了!”這時候,旁邊一直用裝置鏡頭盯著浮漂漂像的小易,也第一時間給張揚進行了提醒。
“嘖嘖,還真是青魚泡!先不閒扯了啊,有魚進窩了!”魚情就是命令,張揚滴咕一句之後立馬進入戰鬥狀態,右手搭在釣竿的杆把位置,等待著浮漂出現下頓的動作。
這種正襟危坐的狀態足足持續了五分鐘,但窩點裡一片風平浪靜,魚星冒了,但預想中的魚口卻遲遲沒有來。
“擦!是不是看錯了呀,怎麼不給口!”小易揉了揉因為時刻盯著漂像而微微酸澀的眼睛。
張揚沒說話,而是食指比在唇邊衝小易比劃了個禁聲的手勢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