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魚逗釣?這釣法會不會有點太保守了?”韓墨程有點拿不準的反問道。
“保守?”
“嗯,在我的認知裡,逗釣應該是魚情非常差,或者非常後期的時候,才會用到的策略吧?
前面幾場還是這麼好的魚情,是不是有點太早了?”
韓墨程也不遮掩,直接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張揚搖搖頭,又點了點頭,解釋道:“誰告訴你要大後期才用這一招的!
事實證明,在當下的魚情裡,逗釣效果也非常不錯!
為啥我會有意識的測試這一招呢?很簡單,跟比賽的賽制規則有直接的關係。
按照正常釣魚的思路,誘魚,抓口,捋順魚情這樣的策略才是比較正常的。
但是一節比賽只有十五分鐘,聚魚的尺度很難把控,不得不要考慮應變調整。
時間不夠,聚魚效果差影響總體成績。
時間太久,魚聚起來了,但是很快就會換位置給對手做了嫁衣,想要把握好其中的尺度很難!
逗釣就不一樣了,擺動的餌料,本身就會吸引周圍魚的注意力,這樣哪怕窩點裡魚的密度略小一些,逗漂刺激依然可以讓魚放鬆警惕大膽給口。
從綜合實戰效果來說,這個逗漂逮口的效果非常不錯!”
張揚這麼一解釋,前一秒還滿腦袋問號的韓墨程,皺著眉頭不說話。消化張揚的觀點需要時間,韓墨程感覺張揚說的也沒問題。
兩個人看待比賽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得到的結果自然也就不一樣,張揚這麼一分析,對韓墨程的認知衝擊還是蠻大的。
“我覺得揚哥說的有道理!回頭後面的比賽,我就按照這個思路來!”
孟凡這時候點點頭表了態,算是稍微緩和了下大家討論魚情跟戰術的氣氛。
“這麼一解釋,好像確實如此,是我目光短淺了!”簡單琢磨了幾秒,韓墨程也鬆了口,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揚哥,餌料呢?餌料配方要不要針對性的調整啊?”孟凡再次詢問下一個關鍵問題。
張揚是團隊裡對餌料熟悉程度最高的人,魚情或者釣法發生變化的時候,餌料進行針對性的調整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孟凡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有此問。
張揚咧嘴笑笑:“之前給你們分享的整體配方比例是問題不大的。
如果魚口稍微慢點,就把拉絲粉的比例微調一下,從0.5份長絲,微調到0.5份長絲,0.5份短絲,讓附鉤性再強一些,逗釣的時候,也不容易脫鉤!!”
“好,我懂了!”
簡單的一通臨時碰頭交流,下一階段的比賽思路就有了,孟凡牢牢記住了剛才張揚的細緻分析。
等下一輪比賽開始,只要嚴格貫徹執行,細節不敢說,但是大的方向上肯定是不會出問題的。
這時候可能有人會吐槽了,用得著這麼煞有其事的討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