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用啥來區分呢?張揚的看法是地盤!
對,你沒看錯,就是地盤,港臺片裡古惑仔們爭搶的那種地盤。
當然,這是擬人的說法,在一片水域當中,大個體的魚都是有自己覓食區域跟活動地盤的。個頭越大的魚,這種現象越明顯。
剛投放到坑裡的魚,不論大小,都會在塘裡逆時針巡遊,也叫做溜邊。等熟悉了環境,就會分成大大小小的魚群活動,這時候,就會開始佔據一些地盤了。
在黑坑當中,如果見過抽水之後幹掉的塘底,很輕鬆就可以看出平常哪些位置被魚佔了。
長期活動拱食的地方,地面會出現淺坑,如果在這些區域做釣,多半會有不錯的魚獲。
話扯遠了,拉回張揚的視角,這個東岸的17號釣位,昨天的時候,張揚簡單的掃過幾眼,魚獲並不算太好,而且水比較深。
水位深了,新魚是不太喜歡長時間停留的,但是老魚就不一定了。
越是個體大的老魚,越聰明,躲在不起眼的範圍裡活動會更安全。
單從抽籤的釣位角度來說,張揚這個位於東岸的17號釣位還是蠻不錯的。
“我南岸33號!”
“我北岸2號!”
“我……”
隊友們各自念出了自己的釣位號碼來,都是很普通的釣位,中規中矩。
準備入場了,張揚最後提醒了一嘴:“守大魚,別用太硬的杆子啊,如果中魚切鉤,就把子線適當放大一點!”
“放心好了,都是老司機了,還能起步憋熄火啊!”王巖擺擺手,回應了張揚的碎碎念。
一行人揹著釣箱拎著竿包等裝備,浩浩蕩蕩的入了場,隨後開始了賽前最後的準備工作。
得虧了張揚這邊今天是開播的,所以助理小張跟張揚一起搭把手,釣具裝備加上直播器材啥的,一趟就搞定了。
放置好釣箱跟洗手盆等裝備的位置,張揚很快就忙活起來。
換上四號的大線,掛上新子線,調漂找底一通忙活,很快就做好了開賽前的所有準備工作。
跟張揚預判的差不多,四米五的釣竿,大概水深三米出頭,比部分釣位要深個五六十公分的樣子。
二十分鐘的準備時間,在緊張的情緒下,很快結束,就聽到裁判長的發令槍響起,第二場的單尾重量賽開始了!
開釣瞬間,依然跟昨天差不多,全塘都是噗通噗通手拋窩的動靜,張揚跟昨天一樣,沒圖省事兒,依然選擇了鉛皮帶窩的開釣做窩方式。
只見他左手在散炮盆裡抓一把,把鉛皮埋在散炮當中,隨後輕輕握團,攥成一坨雞蛋大小的餌團,隨後右手持杆上挑,左手在合適的時機撒手,輕輕的將鉛皮窩帶到正前方的窩點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