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離底定層來說,十五分鐘聚魚已經初步經營起一定的窩子了,但是對打浮釣法呢?這點時間時間根本就不夠。
風險稍微高一點的打浮,許多釣手甚至拿出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時間來聚魚,用另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時間來做釣。只要魚情匹配度高,依然可以爆冷出成績。
這就是張揚挖坑的高明之處了,十五分鐘節點上做出釣法調整,對張揚來說幾乎沒有任何釣法上的負面影響。
但是對旁邊的猴子來說,就是個進退兩難的難題了。
繼續?魚情不給類,堅持打浮死路一條。
放棄?前面的投窩量都被上層水域給稀釋擴散了,根本就沒做起底層的窩子。壯士斷腕的話,結果比打浮會好點,但是想要拿成績,基本也沒戲了。
一句話來概括張揚這一番騷操作,就是他利用對人性弱點的認識,加上對魚情的深刻理解,給猴子下了個套,一步步引導著對方做出錯誤的決定,失去拿成績的機會。
……
換了雙鉤拉餌之後,第一杆浮漂剛剛翻身到達張揚預設的釣目附近,就給出了明顯的索餌訊號,張揚有意的放了一個模稜兩可的口沒打,很快浮漂就給了個清晰漂亮的大半目頓口,提竿刺魚,打中了!
第一條魚入護,張揚心底波瀾不驚,但是嘴上卻故意嘟囔起來。
“艹!可算尼瑪見到一口了!”
說完這話,張揚當著隔壁小侯的面把魚摘鉤入護,又換上新餌把線組拋進了窩點裡。
聽到張揚的故意嘟囔,旁邊一心打浮的小侯注意到張揚摘魚之後,心底有點慌了!
為啥慌?
不是說好了一起打浮的嗎?哥們抽了這麼久,魚死活抽不起來,可是隔壁張揚已經上魚了,這可咋辦?
放棄?還是繼續?
怎麼選都是錯,從小侯做出決定要跟張揚打浮拼一把的時候,其實他的失敗結局就已經註定了。
第二場接下來的四十多分鐘比賽,結局就很明顯了。
張揚一杆接著一杆的拋投,主攻離底的定層鯽魚,魚口位置高了,張揚就適時地下拉一下浮漂。
魚口給的少了,張揚就勤快的多拋幾桿,把窩子裡的魚群密度穩住,一直稀稀拉拉保持比較快的快蹦速度,持續到了第二場比賽結束!
“所有釣手請注意,距離第二場比賽結束還有最後一分鐘的時間!請所有釣手提前做出準備!
當哨音響起,所有釣手不得起身,等待工作人員統計成績!”
大喇叭上場控裁判的聲音又響了起來,一分鐘倒計時,第二場比賽塵埃落定!
張揚一邊拋竿,一邊用眼角的餘光掃了一眼比賽出現重大失誤的小侯。
這傢伙此刻已經徹底麻爪了。目光呆滯,動作機械,開釣前眼神裡的鬥志,被一場魚給徹底磨沒了。
六十秒的時間轉瞬即逝,張揚再次收穫一條魚之後,哨音響起,張揚放下釣竿,揚起胳膊伸了個懶腰。
194條魚!
比上一場打浮,少釣了接近一百條魚。
不過張揚並不慌張,在他這場比賽悠閒上魚的過程中,他一直眼觀六路注意著周圍同組釣手的上魚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