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揉了揉頭髮:“我擦咧!這玩意多久能形成肌肉記憶?來不來得及啊?看起來很容易,但是自己做的時候,好難!”
“是啊,都沒有什麼標誌物的!純靠感覺,好難!”
張揚:“標誌物也是有的,不太明顯而已。
比如說餌料入水之後形成的霧化,如果是扎近點三米六左右的話,肉眼是可以看到的!一直保持拋竿,水面渾濁的位置,就不會散!
回頭開餌的時候,我給餌料里加點胭脂紅色素,大家看的就更明顯了!”
“額,這倒是個小竅門!”王軍再次拋了兩杆試驗了下,果然經過張揚提醒明顯有了提升,只不過還是不夠熟練。
張揚理了下思維,繼續說道:“扎蛤蟆這個技巧,暫時講到這裡,下面是第二招,飛鉛!都看著點!”
話音剛落,張揚就將原本在大線底部挨著八字環的鉛皮座,往上推了四十公分。
“飛鉛分很多種用法,比較實用的有兩種,根據上推距離的長短,我把它稱為小飛鉛跟大飛鉛!
小飛鉛,就像剛才這樣,上推個三四十公分就夠了!
這樣操作之後,釣組整體的重心,會因為鉛皮位置的升高而上升,這就會讓餌料入水繃直大線之後的二次下襬,時間變長!
體現在浮漂上,浮漂翻身過程加快,但是行程時間,會有一定的延長!
這個延長,會給魚吃餌提供一定的便利!二擺速度慢了,原本追不上餌的魚就追上了,從而更容易出現介面動作!
如果發現做釣當中,魚喜歡在浮漂沒到位的時候給動作,但是又接不上,可以試試小飛鉛,一般都可以有效提升命中率!大家把自己的魚線釣組調整前後對比下試試!”
張揚說完這茬,眾人就忙活起來。
上推鉛皮座,然後正常上餌,拋竿,隨後盯著浮漂翻身、到位整個過程。
“嘿,浮漂下降的速度好像還真慢了一點!”
“好神奇啊!我的也慢了,感覺上大概能慢個一秒多的樣子!”
這種細節上的進階釣技,平常眾人哪怕看到張揚用,也基本不會注意到,現在張揚擺到檯面上這麼一講,大家試過之後,立刻感受到了調整前後的差異。
張揚灌了口礦泉水,繼續說道:“小飛鉛可以靈活運用,只要抓口的時候注意點抓穩口不要跑魚炸窩就行!
接下來給大家著重講的,是下面的大飛鉛!”
在說話的同時,張揚再次將浮漂的鉛皮位置開始調整,直接從底部推到了漂座的下方。
重新經過調整的釣組,浮漂下面就是鉛墜,鉛墜下方的兩米多魚線全都因為失去鉛墜的重力,而變得鬆垮起來,被風吹著微微擺動。
“小飛鉛的作用主要是增加二擺的時間,這個大飛鉛就不一樣了!它可以搜尋魚在水中的水層高低,以及最重要的一點,夠遠!”
“夠遠?線跟杆子都一樣長,把鉛皮座推到頂,就能夠遠了?”聽到這,一時沒想通的王軍質疑發問。
張揚點點頭:“當然可以!
正常調釣的釣組入水到底之後,風線跟水線的大致角度是九十度角,基本垂直的狀態!
而大飛鉛的釣組,入水之後瞬間浮漂就會翻身,接下來是漫長的到位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