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回到過去當釣王> 第216章 言傳身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6章 言傳身教 (2 / 4)

目前常用的浮漂,從漂型上來分,大致可以分為這麼幾種。

第一種是短腳長身短尾的浮漂!這種漂型一般都是老款居多,漂身很長,浮漂的重心比較低。

正常調釣的情況下,浮漂入水翻身會比較快,可以快速穿過水層攻底。

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細長身的漂型,攻底的時候出口比較快,適合搶底下吃餌的快魚!

第二種漂,是綜合性比較強的棗核形浮漂,這種漂的浮漂重心要比第一種略高一些。

體現在實戰應用中,同樣吃鉛同樣調釣,翻身到位的時間會慢一些,更加適合搜行程中的介面。

目前比較常用的是漂身漂腳漂尾大致比例三等分的棗核漂,這種漂型進可攻退可守,比較適合綜合魚情!

第三種漂型,是球形漂,漂肚卵圓狀或者接近卵圓的形狀,漂肚粗,漂身短,行程時間非常長,到位比較慢!

這種漂是棗核漂的加強版,橫截面積比較大,入水之後阻力大,到位慢,可以提供更長的行程時間!

在這大致三種代表性漂型的基礎上,不同漂身漂腳漂尾長度不同,實戰中的效果也有明顯差異。

比如說長腳短尾棗核漂,重心非常低,更快的翻身到位。

再比如六十公分長的長尾長腳漂,整個入水翻身到位的時間會大大延長!

浮漂整體的效能差異跟選漂原則你倆可以記一下。

同等吃鉛跟調釣的情況下,重心越低,翻身越快。漂尾越長,行程越長!漂肚橫截面積越大,則到位時間越慢,縱截面越大,則抗水流的能力越差!”

張揚從漂盒當中,隨手取出有代表性的漂型,按照自己的理解給哥倆講解著不同浮漂的效能差異。

簡單的講了一遍還不算結束,張揚很快招呼孟凡換上了浮漂。

“來,換上這幾款不同形狀的漂,親自調漂感受下效能上的差距!”

張揚不專門講解浮漂這茬,孟凡跟六子倆人還真對浮漂的漂型效能沒啥直觀的認識。

畢竟平常需要應對的魚情也就那麼幾種,大魚釣大漂,小魚用小漂,差不多就行,從來沒較真過。

可是接下來的連番實戰調漂應用對比,哥倆卻發現正如張揚所說,這裡面的差距非常明顯。

尤其是翻身快慢跟行程快慢這兩個最容易觀察的引數,橫向對比的時候差距非常大。

“額,揚哥,不同的漂型實戰有影響我能理解,但是也僅限於比較複雜的魚情吧?如果是生口魚情呢?是不是這點差距就無所謂了?”孟凡好奇的問道。

張揚聽完搖搖頭:“生口魚情選錯了浮漂也非常致命!你把這支長身短腳的漂換上拋幾桿試試!”

孟凡很快又把張揚挑出來的漂換到了釣組上。更換好合適的鉛皮,再次拋竿入水。

“看到沒?這支浮漂在翻身到位的過程中,會有個大概兩秒的懸停?然後才會繼續下降?”

谷揅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