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武剛才碰到的那條魚,很大可能是一條大傢伙!
為啥這麼說呢?
首先一點是力氣大,逃竄猛這一點表面上表現出來的情況。
第二點,是魚吃餌給口的位置,是朱武老窩子跟新窩子中間的散落地帶,在窩子外面撿拾餌料吃,這種謹慎的狀態很像大魚的風格。
至於剛才這條魚個頭有多大,怎麼把杆子拉爆掉,可能的解釋就比較多了,水深、魚個頭大,或者鉤子掛的位置不是嘴巴,錨到了魚鰭甚至魚尾巴等,都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想到這,張揚很快做出了新的調整。
他從釣箱裡把提前準備好的麻團餌取了出來,散炮換成原塘顆粒,用五米四的釣竿沾麻團拋起了滿杆。
張揚的想法很簡單反正窩點已經停口了,死馬當活馬醫的狀態,調整下釣法,看看有沒有可能出現奇蹟。
至於為啥用五米四沾麻團釣法還拋滿杆,是張揚故意為之。
五米四的杆子比較輕,拋一會兒杆子在標準窩點的外圍做個新窩子,如果前面有動靜的話,換上七米二的釣竿,就可以輕鬆夠到原塘顆粒入水之後散落形成的新窩子。
就這樣,張揚在經過簡單的釣法調整過後,很快又恢復了頻率拋竿。
雙鉤搓軟黏餌,在原塘顆粒當中裹一圈,然後拋到釣組最遠點的位置入水,在浮漂到位之後沒口,很快就進行下一杆。
這種頻率拋竿的動作說起來好像輕鬆,其實長時間堅持對釣手的體力以及意志力要求還是蠻大的。
堅持個十分鐘不難,如果很快就有浮漂上的魚情交流也能保持拋竿熱情,難就難在體力消耗又大,又看不到任何希望。
換成普通人,拋個幾十杆沒反應肯定就慢慢懈怠了,但是張揚卻不一樣,這傢伙到了比賽場上意志好似變成了鋼鐵一般,頂著大太陽不停的抽頻率,標準的四十秒一杆,足足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動作愣是沒一點變形。
就在張揚以為自己判斷失誤了想要繼續調整釣法的時候,總算看到了希望。
在雙鉤餌料入水的第一落點附近,很不起眼的浮現出幾個大小不一的魚泡。
前面也科普過不同魚種魚泡的區別,張揚一看這魚泡就知道,窩子外面的位置來大鯉魚了,初步判斷至少十斤打底的那種!
下一秒,張揚果斷的輕輕將釣組提了起來,轉身放到身後,同時將開釣前就準備好的七米二長杆給換上,雙鉤搓兩顆麻團餌芯兒,又在原塘顆粒當中裹了厚厚的一層。
做完上餌動作之後,張揚目光掃過鉛皮座,靈機一動,又取了一塊鉛皮裹在鉛皮座上,開啟鉛皮座兩端的太空豆。
經過這麼一微調,原本的無鉤調平水釣四目的略鈍調釣,就變成了更鈍直接鉛皮到底的小跑鉛雙鉤躺底。
做完調整,張揚罕見的用站立姿勢拋竿,腰腹核心協同大臂小臂一起發力,將雙鉤拋到了大概八分杆左右的新窩子外圍。
這一竿子拋下去,張揚就不急著提竿拋頻率了,手不離杆一直保持著隨時提竿的準備狀態,目光死死的盯著浮漂的反應,確保有魚吃鉤,可以第一時間做出後續反應。
等待。
漫長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