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來魚了?沒見浮漂給動作啊?”
小孟被張揚冷不丁的一招呼搞得有點反應過度,下意識的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張揚用手指著釣點窩子外面大概偏了半米左右的位置說道:“窩子右邊半米左右,剛才浮上魚泡來了,看魚泡形狀跟特點,應該是青魚!
個頭不小,前幾個魚泡都有鴿卵大小,這魚應該過三十斤了!”
“奧奧,那我盯緊點!”孟凡點頭應了一聲,更加專注的觀察著浮漂的細微動作。
這種看魚星判斷水下魚種類跟個頭大小的技術原本只是個有經驗的老釣手的基本操作,孟凡聽完張揚解釋根本就沒覺得有啥不妥。
可是話到了直播間裡,水友們瞬間炸鍋了,尤其是對釣魚瞭解淺的初學新手。
【魚星?魚星在哪呢?我咋沒看到?】
【看魚星就能知道水下是什麼品質的魚,個頭多大?我咋感覺這玩意有點玄乎呢!】
【有點玄乎+1,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
弱弱的問問揚哥,這是節目效果,還是真事兒呀?天下釣友是一家,你可不能忽悠兄弟們!】
【確實有高手會看魚星就知道窩子有沒有魚,不過看魚星能分出種類跟個體大小的,我還是第一次聽說!】
【切,樓上兄弟露怯了吧?鯽魚跟鯉魚魚星是不一樣的,魚種不同,確實魚星也會有差異!主播沒有忽悠,老釣魚人都懂的!】
張揚原本也只是隨口提醒,沒想到計劃之外的常識性話題引爆了直播間,剛剛平息一小會兒的直播間公頻再次熱鬧了起來。
這可是純正的乾貨, 知識點!
藉著這個話頭,張揚決定給粉絲們科普科普。
“咳咳!我看到公頻不少兄弟吐槽我搞節目效果, 那啥, 我這裡澄清一下子, 看魚泡判斷魚的種類跟個頭大小,可不是什麼玄學, 這是有理論依據的!
正好藉著這個機會,給兄弟們簡單聊幾句,如果視力比較好的兄弟, 聽完之後可以回頭去看看驗證一下!!
魚泡,也叫魚星,通俗點講,就是從水下升上來的氣泡!
在講不同魚種之間的魚星差別之前,先給大家講講魚星是怎麼形成的。
好多人會下意識的以為, 魚吐出來的泡泡, 是跟魚呼吸有關的, 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準確。
魚星跟魚的呼吸關係不大,主要形成原因是跟它們攝食或者準備攝食有關係!
魚類在吞食食物的時候, 都會把鰓蓋閉緊, 然後張嘴在口腔中形成一個負壓的空間, 這時候,就會因為壓力以及水流攪動的原因,形成氣泡。
從這個原理上來講,其實淡水魚的魚星,跟掠食性的黑魚鱸魚等爆口炸水是一個道理,只不過因為食性不同構造也有差距而已。
說完大概原理,再說不同常見魚種的魚星區別。
鯽魚魚星最常見, 三三兩兩的泛起,氣泡密集、細小, 小鯽魚的魚星只有小米大小,大鯽魚的魚星也不過綠豆大小,吐出之後悠悠上揚,很快消失。
鯉魚的魚星, 氣泡大,且密集,形似連珠,每次吐泡一般都是大小一串, 少則十幾個, 多則幾十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