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坐在菩提伽耶之下。
任何一個道統都是一個極為龐大的理論體系,各種學說遍佈,而佛門,他們內部的學說尤其之多。
這主要是因為,世尊如來在一開始就制訂的僧團制度。
佛門沒有領袖。
和巫道有明顯的巫神,人道有人皇,神祇們有天帝不一樣,佛門並沒有嚴密的階級制度,整個佛門的所有組織更像是一個學術論壇。
最開始,佛門沒有一個具體的領袖機制,也不存在什麼規矩和桎梏,大家都可以在世尊如來的門下,在這個大框架下去自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並透過辯論的方式來交流,或者說服他人。
這被稱之為‘辯經’。
在大三藏和大正藏編纂之前,這些辯經的內容是沒有原文的,都是辯完即扔,世尊支援大家用自己不同的理解去闡述解釋經文,根據對經文不同的理解和發揮。
所以,佛門產生了那麼多的流派。
這些流派,既有佛祖自己的思考,也有其他人的著作,既有陳腐的東西,也有普適性的哲理。
這是因為世尊如來很包容,這也是‘慈悲’的一種表現,同時,這也是‘智慧’的追求。
佛門,從頭到尾都在說‘智慧’說‘覺悟’。
這一切,都是為了世尊如來的大願,也就是‘覺世’。
讓世間所有生靈都覺悟。
佛是‘覺悟’的意思,世尊所期盼的,便是眾生皆佛。
所以,佛門沒有一家獨大的說法,你所說的,你所得的,就是你所作的報應,即使是佛陀自身,也不能改變任何緣起緣滅。
這叫做‘成住壞空’,‘業力回報’。
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大菩薩,羅漢,乃至於他們這些佛陀,無一例外都變成了腦後圓光、慈悲莊嚴的法相。
這些東西,不是當初那個智慧覺悟後的凡人了。
佛祖也難免被打造成各種巨大莊嚴的佛像。
佛,成了神的另一個名號。
佛不再是‘覺悟者’的意思,而成了大神通者的尊稱。
而大神通的極致存在,阿彌陀佛,便是如此。
阿彌陀佛心有慈悲,他見世間諸苦,於是便打造了極樂淨土,以此在淨土之中弘揚佛法,闢除眾生苦楚,以大神通救拔世人。
於是,持名唸佛,就成了最為流行的法門,無數眾生,都認為此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畢竟……只要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往生淨土,脫離輪迴之苦,而不必自己苦苦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