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對方這可愛的小可憐樣,瀋水碧將其抱起來,然後輕輕挪移到洞府之中。
至於外面的山脈地形改變……
嗯……反正也就改了周圍十幾裡,玄景山按範圍算得有方圓數百里呢,就讓牛黃去頭疼吧,不過……之後再當面給他道歉吧。
瀋水碧和李啟不一樣,並沒有什麼上下尊卑的概念,她只是覺得給牛黃造成麻煩了,那之後道歉補償就好。
李啟就不一樣了,李啟對於規矩禮儀還是相當看重的,以至於羅浮娘娘對此都有些不滿。
這麼想著,瀋水碧抱著這隻困困的小松獅,然後看了一眼周圍的靈竹。
隨手摘下一截靈竹。
截竹為笛,通長一尺二寸五分一釐七豪,皆間纏以絲,兩端加收尾,左一孔,另吹孔,次孔加竹膜,右六孔,皆上出,出音孔二,相對旁出。
新作的笛子,她又開始吹奏,希望能完全喚醒這隻自然之靈。
不知道為什麼,她覺得這隻小狗或者說小熊挺可愛的,所以起了興致。
興之所起,於是便做了,這就是兔子的行事邏輯。
但吹奏了一會,她發現,自己再也難以進入到之前的狀態,吹奏出來的聲音,也不再具備‘創世的餘音迴響’的性質。
也就是說,這種單純的音樂,不能喚醒這隻半夢半醒的小松獅。
嗯……
心中的幾個線頭夾雜在一起,讓瀋水碧冒出來一個想法。
若是能夠以創世的餘音,喚醒自然之靈,徹底掌握先前的道韻,找到內天地和外天地的勾連,說不定能夠藉此找到‘歸墟’的辰極之意。
很有道理,只是需要驗證。
怎麼驗證呢?
那不妨去找找巫覡之中擅於樂器的吧。
巫覡之中也確實有這樣的人,宗人一脈,大樂正,或者叫大司樂。
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學政,而合各子弟焉。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
以樂德教國子中、和、祗、庸、孝友;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以樂舞教國子舞。
大樂正,負責教導巫神山公子和各個地方的天才們‘道’的真髓,給他們普及各種需要的技能以及樂理。
畢竟此前就曾說了,‘樂’本身就是相當高貴的事物,就連巫神,天帝,人皇也是有自己獨有的音樂的。
音樂的本質,是‘波動’,而波動,存乎世間萬物之間,就好像妖萬池這一位二品所產生的原初鳴音一樣,這也是波動的一種。
瀋水碧記得,佛門甚至更加極端,有‘法音’一說,世尊如來曾做獅子吼,以大法音毀滅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