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透過天門,往下再度返回了凡間,然後來回傳送。
他就像是一個幽靈,一個實驗者,將仙天的真世和凡間作為自己的實驗室,不斷的測試著他想要的答案。
李啟留下了許多的傳說,還有許許多多的人敬仰著他,他甚至不止一次掐滅自己身上的神火,因為他的存在導致了許多人的信仰,有不少專門信仰他的教派成立,哪怕這些信徒實際上不知道李啟是什麼東西,認為他是老天的一部分。
長久的旅行,長久的生命,讓李啟一點點的挖掘出了這座一品世界隱藏起來的真相。
比如……他從未見到過四品的合道境。
又比如,所有的通天境,都拼了命的想要合道。
李啟還到處尋找即將合道的通天境,可惜一直都做不到,因為合道的人數是在是太少了。
時間就這麼慢慢的流逝。
最終,透過這些舉動,李啟覺得,自己好像拿到了自己的答案。
即:仙天的真相。
又是一個十年,李啟靜靜的坐在原地,推演祭祀所需要的東西。
他要原創一個祭祀,透過這個祭祀,去驗證自己的猜想,直接去溝通仙天的上層。
這很難,所以他找了個僻靜的地方,去一點點的構思,推演。
在超強的算力之下,花了十年時間,他終於準備好了。
有了答案以及工具,就該將一切的猜想付諸實踐了。
李啟舉行的是一場經典的祭天儀式。
李啟是地祇一脈的祝人,本來最擅長的是祭祀山水地祇,但仙天的最頂上顯然不能算是地祇,因此只能用祭天之法。
璧圓象天,地上無物,唯天半見。
李啟準備其牲幣各放其玉,色如青天。
祭壇本身也是如此,天色玄而用蒼犢,但天色雖玄,遠望則蒼,取其遠色,故用蒼也。
其祭天之器,則用陶匏。陶,瓦器,以薦菹醢之屬,生民之篇述后稷郊天雲“於豆於登”,是用薦物也。
再以匏酌獻酒,祭天尚質,故酌亦用匏為尊。
祭天用宗廟犧尊,李啟今案陶匏所用,如上所陳。
其祭天之處,則祭於圜丘。
其祭天之樂,皆用雷鼓。
天神至尊,無物可稱,其體秪應是一,備五齊三酒,有燔燎,後有正祭,皆有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