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條綱領,做事才有分寸,我問你,對你而言?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你分得清楚嗎?”
“那自然是……為善便是善,為惡便是惡,善惡本來就是分明的,比如我,就絕不會欺辱他人。”菊葉馬上說道,為自己開解。
李啟則馬上反問道:“一個人為了自己的族人能獲得更好的生活,去掠奪別人,這是善還是惡?又好比你自己,你又是善是惡?”
“我說這些,沒有責罰你的意思,只是想問問你,你自己的心裡,有沒有這麼一杆秤?能夠去稱量萬物?然後做出屬於你的決定?”
“人可以站在任何角度上看問題,每個人都可以得出屬於自己的看法,這沒有對錯之分,一切只在乎於自己的本心,而堅守本心,則需要自己的道。”李啟如此說道。
他透過淺層思維,早已得知,菊葉報仇之後,內心感覺到的,只有空虛。
正如李啟所說——
報仇這種事,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你需要報仇,報完仇之後,你還要有其他流程,來撫平自己的傷痛。
就好像你受了傷,傷口裡面,顯然是有一根刺的。
你要拔掉這根刺,也就是報復你的仇人,透過報復這個行為,將刺處理掉。
畢竟,仇人不報復,那刺就永遠在那裡,一輩子也出不來,難受到永遠。
可是,沒完呢。
刺拔掉了,可傷口並沒有癒合,你還得想辦法將傷口也一併治好。
現在的菊葉,就是這樣。
所以,李啟特地出現,指出了他的錯漏,這樣,他的空虛就暫時得到了抑制。
不過這也只是抑制而已,並不會改善。
李啟還得做點別的。
他繼續說道:“你仔細想想看,面對這些人,你真正想做的是什麼?你評判善惡的標準是什麼?”
“這很重要,因為評判善惡的標準,就是你看待這個世界的標準,而你看待這個世界的標準,就是你理解世界的方式。”
“最終,這所有的一切,就構成了你,構成你的本質,以及你的所有行為,這便是‘道在其內’。”李啟如此說道。
道在其外,便是自然運轉的法則。
道在其內,便是人自己的行事規則。
菊葉不知道什麼是道,他之前做這些,也只是出於一口意氣,一股來自於心中那樸素簡單的正義感而已。
所以,聽見李啟的話,他情不自禁的陷入了沉思。
到底是怎麼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