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說呢?
也不好說,不能評價。
雙方的認知從根子上就有差別,若是指責,那隻能說明存在道爭。
不過……這並不妨礙李啟覺得柳君逸是個好人。
所以,他也不再詢問這些,而是轉移話題,說道:「不談這些了,對了,我聽老師說,柳兄將四品以下所有的瓶頸都在九品啃掉了,這般壯舉,是如何完成的?」
這個問題,可以算是在打探對方的跟腳了。
不過,柳君逸卻很坦然的說道:「無他,修身而已。」
無他,修身而已。
簡簡單單的回答。
但越是簡單,就越是困難。
「柳兄的道基……堅不可摧啊。」李啟聞言,嘆息一聲,搖頭說道。
他看出來了。
柳君逸的道基,就是他的道心。
以道心為道基,道心不垮,於是道基恆固。
日旦就業,夕而自省思,正心誠意,以立身行已為先,說起來簡單,誰能做到呢?
一已之守正,世運之興衰,風俗之厚薄,人心之醇漓,皆在於身,皆在於心,想要做到柳君逸這種,就要發自內心的貫徹自己的道,任何事,任何情況,都絕不違背道心。
甚至連糾結都不能有,內心鬥爭都不需要,他全心全意的相信自己的道,需要努力的時候就努力,需要赴死的時候就赴死。
一切都是那麼的坦然,那麼的順理成章。
說實話,李啟自己是做不到的。
絕不違心,這不扯嗎?正如同李啟經常感嘆的一樣,人活在世上,總是身不由己的。
十字路口總是會不斷的變化,總有些路是你不想走的。
不過,李啟可以走不想走的路,就好像聖焰界,他不想挑起內戰,但為了能夠攢錢幫到兔子,他還是能在糾結一番之後,選擇違心的去做,只是這樣不舒服而已,如果常常這樣,乃至於習慣了的話,李啟的道途就會產生變化,甚至可能因此入魔,但那都是之後的事情,他動搖一兩下子其實沒什麼。
但對柳君逸來說,甚至沒有「動搖」這個選項。
對他而言,若是糾結,他的道基就會動搖,如果違心,道基就會崩塌。
而與之對應的,他只要道心依然堅定,那麼道基就永不動搖,並且修行速度會越來越快,只要資源足夠,他可以以極快的速度越過五品,直接飛到四品去。
哪怕是人道之中,能夠被稱之為君子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啊。
「若都是我這樣的話,那今日也不會有此一戰了,戰爭應該會侷限於最強者之間的決鬥,而不是如此全面戰爭。」柳君逸感嘆般的搖頭。
君子決鬥嗎?倒還真是符合人設。
那之後,李啟沒有再談論修行方面的事情,因為經過一番對話之後,他已經察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