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水的過程中不可能沒有動靜,想要一路東下,透過江河直入滄海,那就等於一邊自殘,一邊將迸發出來的力量往外播撒。
所以,一般蛟龍走水都會引起沿途的大水災,乃至於大水糜爛千里,淹沒無數民居,還會摧毀掉他走水的那條水脈。
所以,沿途水神,官員,各路英雄豪傑,義士俠客都會去阻攔蛟龍,將走水的蛟龍斬殺,杜絕一場惡害。
這樣的事情在過去發生過許多次,蛟龍走水掀起
水災,然後就會被各路人士攔截斬殺,水神會攔,官員會攔,一路不知道要闖過多少難關才能走水成功。
若是蛟龍能以全盛姿態迎戰,倒也沒有那麼憋屈,最關鍵的是,走水所要的是摧毀原本的骨骼血肉,重塑身軀,所以一旦開始走水,蛟龍起碼有六成的力量要用在自我毀滅上面,等於開始走水就先重傷自己,再拖著重傷之體一路東下。
尤其是即將抵達入海口這一段,那時候的蛟龍渾身血肉骨骼幾乎全部消失,有時候只能看見一顆半顆龍頭在水裡艱難前行。
別說應付截殺了,這時候就連保持清醒都是一件難事
但如果能夠做完這一切,龍入大海之時,便能脫胎換骨,由蛟龍之軀化作真龍,成為東海真正的主人之一。
這般艱難困苦的旅程,一路上不知要跨越多少次生死,才能成為真龍。
而且……最關鍵的是,和東海相鄰的大陸……是唐國,難度最低,走水距離最近的地方,是人道之地。
所以,人道已經不知道斬掉了多少隻走水蛟龍的頭顱,雙方的仇怨也因此而逐漸積累。
在過去,那個人道還沒能掌握呼風喚雨的年代,蛟龍們自知理虧,為了化解仇怨,也為了走水之時沒有那麼多人截殺,曾經主動示好,為人道行雲布雨,負責各地安康。
有了這層關係,那段時間便是化龍的高峰期。
可惜,如今的人道根本不需要蛟龍來布雨,因此如今化龍根本沒辦法走人道,只能從西域或者巫神山,亦或者蓬萊北方的大陸那邊繞行入海,走水的距離翻了幾倍不止,自然化龍也愈發困難。
至於走中間……人道可不會和你扯那麼多,你來走水,想要掀起水災,我就拍死你,一點都不含糊,也不在乎什麼以大欺小的事情。
而眼前這條蛟龍,渾身修為脹滿,連鱗片都包裹不住,直接炸鱗了,顯然是已經到了化龍的邊緣,再前進一步,要麼終生當一條蛟龍,要麼就選擇鋌而走險,去走水化龍。
但他看起來似乎並不急迫,而是目送著蜃姬離去,然後看著李啟離去的方向,自言自語道:「巫神山公子……看起來也不過如此嘛,連蜃樓都認不出來,那看起來,我走水的路子可以提前定下來了。」….
語罷,這條蛟龍鑽入水中,似乎剛剛的露面,只是為了讓那隻蜃姬安心而已。
只是,與此同時,在數百里外,李啟遙遙眺望著這邊。
老馬不安的踢著蹄子,哪怕隔著這麼遠,他似乎也隱隱感受到了某種不安的氣息。
顯然,李啟早就已經看出那是幻象了。
蜃氣,沒什麼特別的,別說只是一隻蜃蚌了,李啟可是見過蜃龍之氣的,那是由蜃走水化龍之後的真龍之氣,那是在太學入學前的宴會上,有一位長安學子對他用的。(詳情見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真知道韻面前,這種蜃氣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就和沒有一樣。
李啟只是將計就計,看看背後到底是什麼東西,順便觀看一下蜃氣創造出來的幻景。
那些幻境,並非是完全虛構,而是真真切切的東海生活,看了是能學到東西的,包括李啟學到的那個定位方法,也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