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萬道長途> 第二百四十九章 人之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四十九章 人之道 (1 / 5)

李啟走在玉的店鋪中。

價格真是……出乎預料的低廉。

大部分的玉材,都比同品級的天材地寶要便宜許多。

有些凡品幾乎和肉差不多。

好像他們並沒有囤積居奇的意思。

應該是全民佩玉的習慣,所以唐國特意做了如此的調控?

這麼一想,還真有可能。

對了……

李啟突然意識到,之前在和鴻臚寺官員交談的過程中,他就已經發現了一件事。

那就是唐國的交易之中,好像並不追求‘利潤’,僅僅只追求適當的勞動回報,也就是隻需要付出勞動的價值,而不需要付出額外的商品利潤增殖。

只是買東西一定要付出額外的金錢,製造利潤來讓商家‘賺錢’,這個事情已經刻在了李啟的腦子裡,讓他一時沒反應過來。

但是在這裡,自己剛剛買的東西,全都是成本價加上一些辛苦費!?

整個社會完全沒有冗餘利潤的空間,換而言之……幾乎所有商品,本質上都是勞動和原料的互換,如此一來就完全杜絕了囤積炒貨和剩餘價值導致的金融危機。

週期性金融危機怎麼來的?

商品成本價值一兩,但要為了獲取利潤,就需要盤剝生產這些商品的勞動者,使之產生剩餘價值,一邊在市場上加價,最終賣出二兩,甚至不止。

商品價值一兩,卻賣出了二兩,結局就是錢的數量會比商品更多,以至於大家手裡的錢買不光市場上所有的商品,導致大量商品堆積。

堆積之後,為了清倉必然降價,最終引發價格崩潰,產生金融危機。

當然,李啟也知道緩解這種方式的辦法。

那就是債務。

勞動者的錢買不起自己生產的商品,沒關係,我借錢給你,這樣你就買得起了。

透過消費主義和超前貸款,讓人提前貸款購買商品,就能夠讓‘債務+收入’買得起已有的商品,如此一來,市場就能夠繼續運作。

但這是有極限的,一旦到達那個還不起的極限,也就是債務多到負擔不起了,那就會造成第二種金融危機,也就是‘次貸危機’。

所以,唐國想出瞭解決週期性金融危機的辦法,跳出了私有社會的樊籠?同時還透過市場調節了勞動力貶值的問題。

那自動化的大工廠工業,在沒有利潤的情況下是怎麼運作的,勞動的積極性問題怎麼解決呢?

他們怎麼做到的!?

李啟不明白,他的數學和經濟學知識只夠他分析到這一步,往後唐國是怎麼做到的,他想象不出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