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還在臨時抱佛腳,抱著書使勁兒啃,或者在不斷鑽研功法,試圖讓自己的修為更加精深。
有的胸有成竹,似乎十拿九穩,和旁邊的人談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那麼穩妥。
有的戰戰兢兢,冷汗涔涔,李啟看著都怕他心臟病死在考場裡。
有的看似無事,哈哈大笑,實際上手指顫抖,腳步虛浮。
還有的閉目凝神,全神貫注,只是時不時看一眼外面圍攏著的家人,然後繼續開始做準備。
考場前的世間百態,不遜色於醫院之中。
李啟當然無所謂。
對他而言,太學的考試只要不是故意刁難,那問題不是很大。
當初他還好奇過,為什麼自己舉行儀禮,希望神祇回應的時候總是能得到回應,根本不像書上說的那麼難。
現在他已經明白了原因。
沒什麼特別的,純粹因為他是天才而已。
修行一年就入品,這種戰績已經能嚇死很多人了,李啟到現在才修行三年多一點,已經八品,隨時可能突破七品。
哪怕是在巫神山公子內部都算是出類拔萃的,達到了眾多大巫交口稱讚的地步,考個太學應該不是什麼問題。
只要題目別太離譜就是。
這點李啟也沒吹牛,實際上,巫神山公子的含金量比太學學子要高許多。
太學學子,雖然人數已經很少了,但實際上也能達到一年入學一個的程度。
看起來少,積年累月下來可不少了,唐國在太學讀過書的官員,上上下下點一遍,說十萬個人都少了,這還不算那些沒去當官的。
但巫神山公子,一般來說一位大巫只有一個弟子,偶爾會有兩三個,極少數情況下才會超過這個數量,而且並不擴招,多數一生就只有一個徒弟。
這數量自然低得多了,質量也就隨之上去了。
不過也算是一種策略吧。
太學學子雖然數量稍多一些,但產出穩定,基本沒什麼運氣成分,而且數量多了,其中自然也會有出類拔萃者,比如之前的柳君逸,甚至可以一個人同時在學識和戰力上對抗三位公子聯手而不落下風。
巫神山公子數量少,全是精英,光李啟熟悉的博嶽,言客,鍾明樓這三個,拿到什麼地方去都是天之驕子。
時間一點點流逝。
大概一刻鐘之後,隨著鐘聲敲響。
李啟等人魚貫而入。
考試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