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海鍋,走的便是第二條,膳之道。
膳夫掌王之食、飲、膳、羞,以養王及後、世子,能辨體名肉物,辨百品味之物
凡王之饋,其中食用六穀,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醬用百有二十甕。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樂侑食。膳夫授祭,品嚐食,王乃食。
徹饌者,膳夫也,言諸宰者,以膳夫是宰之屬官,宰、膳皆食官之名。
足以見得,就連最初的‘宰’都是食官。
到現在發展成的宰相,都是由食官發展而來的。
宰的本意就是‘宰肉’,屠了牲畜或者拉回來獵物,都需要由‘宰’這個人來負責分配,他來宰肉,分給大家。
可以看出,食官的地位有多高。
膳夫雖然沒有宰的地位那麼高,但也不算太低
古籍有記載:“膳夫親徹胙俎,胙俎最尊也。”意思就是,膳夫負責胙俎,而胙俎則是所有餐桌上最尊貴的地方。
這是烹海鍋的跟腳。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概而已,烹海鍋肯定不會把自己的詳細跟腳說出來,比如他的功法到底是來自哪裡,怎麼得來的,這些肯定不足與外人道。
而且他還是法寶通靈,自然更不會把這些放到外邊兒說。
何謂‘跟腳’?
人的道途,一路走來,自何處而始,途徑何物,一路上的風景結果,都有你的腳印。
道途,便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若是你的跟腳被人尋出來,等於你的道途上,所有蛛絲馬跡全部清清楚楚,要是你有仇人,那肯定基本等於沒救了。
總而言之,出於這個天然跟腳的原因,他追尋的道途,便是如何製作更優美的‘膳’,要做到這點,就要膳行羞調和之宜。
須歷數饘酏、酒醴、棗、慄、飴、蜜、堇荁、粉、榆、菟、薧、滫、髓、脂膏之屬。
及夫羹、齊、醬、醢之目。
脫肉、作魚、膽桃、攢柤之名。
麋菹、豕軒、闢雞、宛脾之別。
其事卑鄙煩猥,大類世所傳食纂,總而言之,總結成一句話,便是:
“盡天地之精微,竭水陸之多品,以成修身之基礎。”
是人道汲取萬物,奉養自身的一種體現。
烹海鍋在這條道路上,一直走的很快,很穩,畢竟他就是一口鍋,一路上也順利突破到了四品,甚至可以到太學來做飯。
這可是無比的尊榮了,太學這裡不光是有學生的,還有很多老師,祭酒本人更是堂堂三品,在這裡做飯對他來說有很多好處,還可以佔據一座美食世界來精研自身,怎麼看都是美差。
他以前也是這麼認為的。
但是吧,在這裡幹了三千多年了,他一路順風順水,突破了四品,卻一直卡在了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