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威脅都根源於在乎,不在乎便沒辦法進行威脅。”
風老師高深莫測的道:“你說的不錯,一切威脅都源於在乎,現有的現實條件可以讓他們一直不在乎。
“但這卻並非就代表可以永遠都如此,這個世界可不是永恆不變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可能我們這會兒恰好方向變了。
“他們又變得在乎了起來。”
河伯·張寶仁聞言立即識趣的詢問道:“哦…還請您解釋?”
風老師道:“對於導致我們這次事件的引子,使得市面上出現一大筆賠償金的那一項針對第28區所有居民住宅的加稅法案,你應該清楚。”
“當然。”河伯·張寶仁點頭。
風老師問:“那你可知道這法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什麼?”
河伯·張寶仁道:“按照主流對此的認知,此目的當是為了避免整個社會系統陷入到經濟危機,或者因此而生出的某種動亂之中,所設立的一種基本生存的保障機制。”
風老師點了點頭,道:“準確來說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而設立的基本生存的保障機制。
“經濟是否危機與人是否有著基本生存保障沒有直接關係。
“只是要扭轉經濟下行,重新的發展繁榮,必須透過人來進行。
“所以透過完善保障機制結合破產機制等諸多法律,創立了一套讓人可以與過去壞賬進行剝離的系統。
“讓人哪怕失敗也能重新來過,能以一個新的姿態沒有包袱的創造更多的價值,而不至於被過去直接拖死。”
河伯·張寶仁道:“你的意思是,聯邦推動這則法案的目的,以及接下來的主要規劃是經濟發展?因此不會放任破壞這般形式的輿論發展。”
“這判斷未免有一些太過武斷。
“哪怕不說基本生存保障並非直接刺激經濟的策略,只以此是無法得出聯邦的目的以及意志的堅決程度。
“就算是真的,其也未必便能夠對於我們的訴求進行妥協。”
風老師:“我判斷的依據當然不是這一法案,而是之後一個基於此的還正在醞釀的更為直觀的干涉手段。
“而這一手段對於信任有著很高需求,這才是我們的機會。”
河伯·張寶仁:“什麼手段?”
風老師揹著雙手隨意的在草坪上散步著:“當然是刺激消費,除此外還能有什麼能夠拉動經濟的手段。”
河伯·張寶仁跟著問道:“我們這消費還有什麼能刺激的?”
風老師:“除此之外沒別的招可用了,舊時代的人認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核心是為出口、投資、消費,在我們這個時代,這已然不能算是正確。
“出口不必說,早就已經死了。
“雖然我們曾經嘗試著保住它,建立了聯邦分割槽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