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種聰明的商業行為並不是那麼的被當時的人所‘認可’,井口先生當時是用了這個詞。
因為會與在當時特定的經濟以及政治體系中,所產生的關稅以及貿易保護的制度發生一些碰撞。
在貨物進出口的時候,偶爾會被一些,在井口先生的描述中多與一些負面詞彙掛鉤的,如不事生產,只想著搜刮、剝/削、關狗、稅狗…的社會公職人員追捕。
然後因為這種工作中的危險,使得他必須要與家裡保持一定的距離。
再加上這種不被規則所認可的外貿生意需要經常來往兩地,而兩個地方距離太遠,當時航空業遠沒有現在這般發展,一年到頭來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了路上,在家待不了幾天。
除了給予金錢之外,沒有時間陪伴家人一同生活,建立更為健康親切的聯絡,最終導致家庭關係出現了很大的裂痕。
他的妻子因為孤獨違反婚姻守則,與他人發生了實質性的關係,並且向他提出瞭解除婚姻契約的申請。
井口先生說到這件事的時候語氣非常的平靜,彷彿是在說與自己毫無相關的事情一樣,一點也不像資料庫中應該有的標準反應那樣竭斯底裡。
“長時間的異地分居就是這樣,沒有不出事的。
“不管是多麼相愛的情侶,多麼堅貞的戀人,多麼恩愛的夫妻,在時光的沖刷下海誓山盟也要海枯石爛。
“就算有的鳳毛麟角能夠守住忠貞的,也不是因為愛情,要麼便是空虛被娛樂所帶來的刺激所充填,要麼便是道德所構建出來的一種在社會認知中正向的蘿蔔的枷鎖,都沒了感情。”
愛情的消失並沒有讓井口先生多麼的傷感,讓他覺得難以接受的是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是異常生硬。
我有時會聽見他似乎是自言自語,又好像是對我埋怨,但語氣異常後悔的道:“感情是需要回饋的,再怎麼血脈,什麼道德,什麼骨肉至親都比不上長久而又及時的回饋。
“這回饋是雙向的成長,不只是孩子的,更有父母的。
“我本來以為對孩子最好的愛便是給予她更好的物質享受,更好的生活條件,讓她有更好的未來。
“我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但是結果卻沒有讓我感到滿意。
“我的付出作為並沒有得到自己所期待的,正向的,好的回饋,我們之間彷彿陌生人一般。
“甚至比陌生人還要更多一種尷尬,那種無所適從的尷尬…”
井口先生最終會在第3區這邊落戶養老與這也有著一定關係。
而同時這也是他每隔一段時間便間歇性情緒不穩定的根源。
…
在瞭解到他的這些之後,我不由而開口詢問了一個一直以來的疑惑,同時也是他之前向我問到的一個問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羈絆到底是什麼?”
井口先生回答道:“情感是人受外界刺激的反饋,而羈絆是人與人之間的特殊因緣與聯絡,這兩者之間互相作用,因為牽絆而受到的正向反饋,如此便是所謂的感情。”
“反饋,聯絡…”
我非常認真地記下了這個詞,然後說道:“在與井口先生的相處之中,我的情感光譜也會因為反饋而波動,我的核心資料也會將您記下,我們之間也算是有感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