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有理由相信,身為兵部尚書的于謙,斷然是不會讓他失望的。
嗯?
當武戰提到各地官員稀缺之事時,眾人不禁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尤其是伊安、諸葛元平,都顯得有些坐立難安。
他們都清楚,現今,大商王朝新立,實際上,各地官員,基本還是大夏舊臣。
而此次,武戰冊封文武百官。
實際上,也只是著重將朝歌城內的大夏舊臣給封賞了對應職位。
也就是說。
武戰此言,極可能是要將大商天下各地官員進行一個大換血。
這本無可厚非,但,一則他們身份敏感,乃是大夏舊臣,不好隨意出言。
二則,他們深知各地官員的組成部分。
多數都是由各地的大家族子弟、豪紳子弟所擔任。
想要更換他們可不容易。
遇到的阻力,可必然會不小。
需知,大夏王朝當年鼎盛之際。
夏王也是向各地大家族、豪紳妥協了。
這才讓各地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大家族子弟,豪紳子弟去擔任要職。
而蕭何等人考慮的則不是更換各地官員的難度。
他們考慮得更多的乃是要從實際上去解決問題。
如何挑選人選來大規模的替換各地官員。
畢竟。
他們都很明確一點。
那就是,現今,大商王朝各地官員,除了北方三道,經過武戰的大力整治之後,風氣好了許多外。
餘者,都是歪風邪氣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