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大夏十三道的形勢,也是徹底明朗了起來。
南方三道,東山道、西山道、安南道,大夏王畿以南六道之地,盡數換上了武氏大旗。
北方三道,臨山道,共計四道之地,亦為武戰所掌,與南部六道,南北呼應,將林武剛剛奪下的大夏王畿,死死圍堵在中間。
不得不說,林武也著實夠狠,為了免受大荒王朝的侵擾,硬是將西北兩道之地,拱手讓給了大荒王朝。
令得武戰這邊派人慾要說服大荒王朝出兵攻伐西北兩道,消耗林武兵力的謀劃直接落空。
天下間,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林武已經幾乎是被武戰四面包圍,想要囚龍昇天,千難萬難。
坊間市井,屬實沒有幾人看好林武。
林武也深知自己處境艱難。
他不曾料到,武戰於悄無聲息間,竟是已經掌控大夏十道之地。
且帳下算得上是兵多將廣,大勢已成。
為了消磨武戰的根基,林武麾下也有人開始行動了起來。
有關武戰派遣荊軻偽裝成黑龍,肆無忌憚的作惡,殺戮了大量無辜百姓,不知文武百官多少死於荊軻這個惡魔之手,此事,已經被添油加醋的寫了出來,傳遍天下。
借用荊軻之事,林武麾下,更是將武戰給抹黑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大魔王。
什麼武戰一旦稱王天下百姓必定遭受妖魔肆虐等等的言論,都被編的有鼻子有眼的,在大夏各道內流傳開來。
一時間,倒也是起了那麼點作用。
不少百姓愚昧不堪,不明真相,也跟在後邊唾罵起了武戰,畏之如虎。
隨著時間的推移,武戰的聲名被詆譭得也愈加嚴重。
尤其是,本來武戰於北方三道內釋出求賢令,一度效果卓然。
可經過這麼一編排後,越來越多的人才選擇觀望不前,不願加入武戰麾下。
臨山道,紹山大營。
經過上次一戰後,此地,在一番修補過後,儼然已經成了武戰的囤兵之所。
主帳之內,武戰一襲紫色華服落座於主位之上。
下方,賈詡、郭嘉、荀彧依次位列左側。
薛仁貴、程咬金依次位列右側。
武戰左後方,上官婉兒一襲青色紗裙,有如侍女般,隨時準備滿足武戰的要求,為武戰服務。
“諸位,都說一說你們的想法吧。”
武戰絲毫沒有受到外界流言蜚語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