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王要控制冀州?”
董卓將賈詡的話考慮了一番,覺得不太像,在他的印象中,公子權欲心不重。
不然,平黃巾時,他也不會將那麼多功勞分出去,而且兩人在太原會面時, 公子還展現出了顧全大局的一面,獨擋北面鮮卑壓力,讓董卓可以專心處置雒陽之事。
劉擎推舉的這幾人中,只有田豐是他的人,怎麼也看不出他要控制冀州的樣子。
“文和,會不會弄錯了?咱怎麼看不出?那郭縕與傅燮,一個是太原人,一個是涼州人, 至於這個董昭, 我也是第一次聽說,不過他也姓董,咱倒是贊成!”董卓道。
“董公,中山河間二國,並無國相,袁氏先封袁紹曹操,而後渤海王急信求封田豐董昭,附帶清河安平趙郡,明顯是衝著袁氏去的,董公應該支援渤海王,冀州歷來是兵源與糧草重地,袁氏會盟, 若得冀州,董公恐怕難以支撐, 別忘了, 司隸糧倉河東之地, 還未收復。”
賈詡一連說出數個理由, 堂下之將怔怔的聽著,雖然沒有輪到他們上場,好似這戰爭,已經開打了一般。
“既如此,我將整個冀州都重新封一遍,豈不大大有利於公子?還有那冀州刺史,冀州刺史沒幾個好東西!”董卓罵道。
他是先罵了先失察後敗於黃巾的刺史李邵,又罵了和他不太對付的皇甫嵩,再有就算行刺劉宏,行謀逆之事的王芬,至於現在那位,完全是躺槍的,董卓壓根不認識賈琮。
一聽董卓要整個大的,賈詡連忙勸阻,“董公不可,渤海王乃是精細之人,只需按他的意思行事即可!”
董卓點了點頭,立刻起身,道:“文和所言甚是,咱這便入宮請旨,一切照公子之意辦!”
“董公莫要忘了涼州。”
“忘不了,隴西太守馬騰,金城太守韓遂。”董卓複述一遍道。
……
二月已至,春意已現,冀州大地再度復發生機,數年乾旱,因為今冬的雪,讓冀州沃野獲得了久違的滋潤,正所謂瑞雪兆豐年。
劉擎得閒,往西去了淌河間國,會見曹操。
曹操自然喜聞樂見,在亭中擺了小宴,與劉擎煮酒宴飲。
劉擎倒是沒想到,自己會與曹操“煮酒論天下”。
英雄竟是我自己?
不過這個時候的曹操,還很迷茫,莫說論天下了,連這個送到手的河間國相要不要做,他還在發愁呢。
做!心裡總覺得有芥蒂,一者,他清楚這道封官詔命乃是袁隗發的,並不算是真正的大漢皇恩,二者,天下之勢盡在豫兗大地,他在此處,好像是個局外人似的。
不做?先不說吃罪袁氏,恐怕家父也會打斷他的腿!
畢竟是個郡國長官,地方大員。
所以,面對劉擎,曹操很想討教討教,劉擎的建議,他歷來是很重視的。
曹操高舉酒觴,敬道:“渤海王駕臨,蓬蓽生輝,先同飲一杯!”
劉擎欣然接受,一飲而盡,溫暖的酒漿自喉間淌過,將初春僅剩的那點寒意也盡數驅散。
“孟德客氣了,今歲以來,中原大變,如今的皇爭,其危害不亞於黃巾與外族之亂,不知道孟德對此,有何看法?”劉擎先入為主的問道。
曹操沒想到劉擎先開啟了這個話題,沉思幾息道:“董卓以武行廢立之事,不得人心,如今天下人皆聲討之,中原之地,恐又遭戰火洗滌。”
“那孟德以為,董卓此舉,是不是篡逆呢?”劉擎試探道。
“昔日竇武立靈帝時,不過小小城門校尉,只因執掌雒陽,與太傅陳蕃聯合,便水到渠成,董卓武攝雒陽,然卻與太傅袁隗相左,造成如今局面,如何收場,猶未可知,若陳留會盟之事成,即便送劉……”曹操頓了頓,還是沒喊出劉辯的名字,如今應該稱他為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