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劉擎來說,這幫人,還是吃的太飽了。
先前旱情最嚴重的時候,一個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一來為了節省用度,二來也是迴避自保,如今的盛況,恰似憋久之後的發洩。
雒陽宮中。
劉協正坐著沉思,回想此行路上遇見的種種,悄無聲息的回到雒陽之後,他時常如此。
馬日磾來到身旁,行禮道:「老臣見過陛下。」
「是老師啊,何事?」
「陛下,城中流言鼎沸,說渤海王近來將有……」馬日磾頓了頓,想了個詞,說道:「僭越之舉。」
「朕如何不知?然為之奈何?」
「陛下切莫灰心,臣有一策。」馬日磾道。
劉協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卻立即又轉為落寞,事到如今,還能什麼逆轉局勢的辦法嗎?
劉協輕搖腦袋,世人所傳的渤海王僭越,只是傳言而已,但渤海王壓根就沒有落人口實,怠慢天子什麼的,劉擎身為攝政王,本身又是劉協的長輩皇叔,對他嚴苛,也說得過去。
至於歪門邪道的方法,類似對付老渤海王的套路,壓根不可能,劉協未作他
想,本著好奇的心思,問道:「老師有何良策?」
「渤海王抗旱大成,可謂曠世之舉,可趁此機對其大加封賞,加一字並肩王尊號,裂土冀州,賜封國號,有此隆恩,渤海王短期之內,焉敢再覬覦上位?」馬日磾道。
劉協眉頭一皺,裂土封王,一字並肩?
這種做法,本質上,有收買之嫌。
「已經到了這一步了,皇叔會接受嗎?」劉協反問,他不是問馬日磾,他是問自己。
馬日磾當即回道:「既是天子隆恩,渤海王焉有不受之理?若是受了,數年之內,若有僭越之舉,他如何擋住這悠悠之口?」
劉協心中冷笑,悠悠之口?
或許之前他會信老師的話,但自己去了一趟民間,目睹了渤海王在百姓之中的口碑,才知什麼叫做「只知有渤海王而不知有天子」。
因為百姓很務實,在他們身處水深火熱之中時,是渤海王與他們同在,無論是戰亂,疫病,還是天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