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擎話中多有調侃的意味,但若真到了這一步,該幹還是要乾的。
鮮卑各部去年冬季遭受重創,如今劉擎給了他們機會,他們一定會把握,與其白白凍死於嚴寒之中,不如換些有用的東西,例如雁門取之不盡的炭石。
“主公,即便廉價,鮮卑對大漢需求最大的,無非鹽糧和炭石,可鮮卑部族是消化不了多少的,想將大部分牲畜買下,很難實施。”荀彧道。
劉擎想了想,這個問題,他已經思考過了,炭石相比牲畜,確實不值錢了一些,想獲得那麼多的牲畜,但鮮卑各部消化不了那麼多,鹽用的就更少了。
“有一樣東西,一直嚴令管制,鮮卑各族也極度渴望,同時,價值還高,可與牲畜相提並論,巧的是,這種東西,本王很多!”劉擎道。
荀彧眉頭一蹙,“主公說的,莫不是兵器?”
田豐一聽,連忙道:“主公,此口斷不能開,雖鮮卑眼下屈服於主公,但若讓他餘翼豐滿,後果不堪設想!”
賈詡也道:“元皓之言甚是,鮮卑不可不防,主公三思!”
兩人的態度很鮮明,先分清立場,再談賑災之事,其中意思,也可以概括為:即便賑濟不了百姓,也不能資敵以利器,養虎為患。
“奉孝,你以為呢?”
郭嘉拱手,回道:“主公,盡人事,聽天命,主公已仁至義盡,無需兵行險招,以免弄巧成拙。”
郭嘉的意思,也是反對。
“文若,你以為呢?”劉擎兜了一圈,又問荀彧。
“主公仁德之心,天地可鑑,諸位所言,也不無道理,臣以為,此事能否折中處置呢?”
“折中?如何折中?”劉擎問。
“冀並二州所造之兵器鎧甲,遠超凡流,此乃主公立業之本,莫說外族,即便外臣,亦不可相授,不過——”
荀彧話鋒一轉,“主公征戰多年,收繳兵器鎧甲無數,這些東西,原本是置於工坊回爐再造成農具工具的,其數量十分龐大,不如,主公以此些裝備,外售給鮮卑,換取牲畜,於主公而言落後,於鮮卑乃難求!”
“好主意!”劉擎一拍手,當即決定就這麼幹。
一想到這個,劉擎立即想到了日後的某大國,專門將落後淘汰的武器,或送或賣給別人,以實現它最後的價值。
原本回爐的麻煩遠遠大於新鑄,所以在冀州石邑,繳獲的鎧甲兵器,質量參差不齊,但數量非常可觀。
在劉擎心中,其實沒有大家所說的顧慮,無論是後顧之憂還是後患無窮,那都得有“後”才行,而在劉擎的設想中,北方草原的各大部族,無論鮮卑,匈奴,還是羌人,都不會成為後顧之憂。
只要天下安定,渡過眼前的難關,劉擎便會開始解決北方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