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擎也思路門清,打算走實用主義路線,只要能解決問題,給劉焉劉表留足面子,未嘗不可。
大耳賊成功的帶偏了話題。
“玄德嚴重了!”劉擎笑著說了聲,又將話題轉了回來:“諸位以為,擎所想所想,如何?”
說著,看向劉焉與劉表。
其實劉表的態度,信中已經表示過了,加上這一次江陵之敗,荊州一些反對的聲音,恐怕會徹底失去生存的土壤,因為百姓,已經接受渤海王的到來。
關鍵,還是劉焉的態度,從這幾日的表現來看,劉焉也已經十有八九了,說不定,他也在看劉表的態度。
劉表態度已定,加上劉表一來邊說江陵失守,劉焉對渤海王軍的戰鬥力,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別看劉擎現在和和氣氣,一口一個兄長,若是自己不同意,恐怕會立即被判為叛逆,給他扣一個割據益州的屎盆子,然後發兵攻打。
益州易守難攻,這一點劉焉入益州時,吃盡了苦頭,原本他坐鎮益州,認為攻守易型,但得知漢中之戰和江陵之戰的結果後,劉焉不復這種自信。
即便是蜀道雄關,也未必能攔得住渤海王。
劉焉感慨一聲,似乎是找到了知己一般。
“誒呀,君正所言,正中焉之心坎,昔日我向先帝請命,鎮守益州,便是希望能為社稷盡微薄之力,如今天下初定,我想,也是時候了。”
劉焉的話說得不清不楚的。
什麼意思,你自己品。
什麼“什麼時候”?劉擎表示沒聽懂。
該說的都說了,劉繇也緊接著說:“君正所言甚是,如今揚州各郡,皆已開始實施新政,聽聞今歲北方時有旱情,繇定當竭盡所能,多產糧食!”
聽聽,什麼叫接地氣的話,劉繇說的就是。
啥也不說,幹就完事了,要的就是這樣的態度!
“提到旱情,本王亦有所憂,不止幷州,連冀州,也時常遭受旱情,聽聞旱情最嚴重的,還是兗州,兗州戰亂時間長,未有興建水利之機,今歲恐怕,會有災情。”
說著,劉擎再度抬手倡議:“諸位宗親兄長,今年雖年未過半,但大面積旱情已出具端倪,不得不防,此乃真正的社稷之敵!”
就去目光再度落在劉焉和劉表身上,這一回,開門見山的問道:“君郎兄,景升兄,社稷之敵,我等當勠力同心,一力敵之,此事成,不僅得百姓愛戴擁護,甚至還能名留青史,若是不成,百姓也知我等已經盡力,亦會感恩,而非行起義之事。”
話說道這個份上了,都點名了,劉焉看看劉表,劉表也看看劉焉。
突然,劉表率先邁出一步,對著劉擎單膝而跪,拱手道:“大王在上,表願率荊州軍民,歸順大王,以應朝廷!”
劉擎連忙上前,將劉表扶起。